1.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对还是“其义自现“对 正确的应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为显现的意思,古通“现” 。此处“见”为通假字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出自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扩展资料
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
通假字出现的原因:一是古时有多个字皆可表达一个意思的现象,没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时代越久远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
二是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注于个读音,而选择性地忽略了其字形 。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百度百科-通假字
2. 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 。”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①质讷:质,质朴;讷,口齿不流利 。②渴:有急切之意 。翻译 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
3.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全文翻译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 。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 。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
- 梁静茹|好声音导师阵容:李克勤、廖昌永、梁静茹、李荣浩,他是见证人
- 怎么写征求意见稿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什么意思 宜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道理
- 测一测你会不会因为挽留爱情而变得卑微
- 问候的信怎么写
- 对部门主管意见怎么写
- 人生若只如初见下一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图片
- 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 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怎么写
- 二年级意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