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与组织怎么写

1. 教学方法与手段中的课程内容组织怎么写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 。
(2)当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①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 。
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 。
③以发挥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
2. 教师教学态度,内容,方法,组织怎么写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制约学生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
教师的主要职责,用流行于我国教育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书育人 。如果说,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诸能力,主要决定其能否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相应的技能、能力的话,那么,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便决定其能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
在通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而很少思考处于我们行为核心的特质--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内容 。
当我们进行教育时,用我们自己个性中的特质去影响或者应该影响学生的精神,去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活力 。虽然如此,尽管这些特质与课程和技能不一样,但是我们很少单独考虑我们自己的这些特点,我们也很少把它们与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区分开来;教育方法和内容对于我们来讲是外在的,常常是当我们准备去教育别人的时候教给我们,而不是从我们的内心产生出来 。
相反,教学态度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特质,即使我们没有这样意识到它们,或者充分培养它们 。它们很少能够被教给别人 。
它们是构成我们的人性的一部分,内容和方法则附属在它们上面 。我们必须把它们抽取出来,加以认识、培养和应用 。
为了教育学生,我们也许会了解我们的课程,会完善我们的技巧,但是,可能没有认识到,为了完全能够对学生施加影响,我们还必须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召唤出个性中的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我称它为教学态度 。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哪些良好的教学态度呢?我认为良好的教学态度的基本内核是"促进" 。
所谓"促进",指的是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 。构成"促进"的教学态度成分有三类:理解他人的态度,与他人的相处的态度,了解自己 。
一、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能力,它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品质构成,包括:宽容豁达,体察性,移情理解和客观性 。1. 宽容豁达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对别人的看法和感情,总是同我们考察这一世界、考察别人的参照系有关的,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情感的参照来看、听、接触、谈论世事与他人,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
我们的参照系越是固定不变,就越不可能对参照系之外的事物有所体验;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参照系,以适应外界情境的需要和标准,那么我们就能理解并适应与自己通常的参照系并非完全适合的种种变化 。因此,宽容豁达所含的第一个品质,就是灵活性 。
可以把宽容豁达定为能使教师摆脱只能察知"那一丁点"的固定的先入之见 。由于宽容豁达的教师的灵活参照系不再受固定的期待所限,因此,能够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思想与情感,以及价值观念,能够对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交及情绪上各自有异的学生表示关切,并同他们和睦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