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文本分析( 四 )


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读 。谈到此 , 才提到要以教师的身份去读课文 , 是不是有一点晚了呢 。
我个人觉得 , 一点都不晚 。只有当你把一篇课文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读通 , 读懂 , 读进心里的时候 , 我觉得才能以教师的身份去读 , 去教 , 否则 , 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的 。
当我以"教育者"的身份再去读的时候 , 我除了会去认真地朗读文本外 , 我还会用心地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习题 , 因为这样做 , 我就可以整体把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 把握本课的主要问题了 , 进而明确重难点 。比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 , 课后生字条里有6个生字 , 是要求会认的 , 即要做到认识、知道意思、并且会用;而生字格里有14个生字 , 是要求会写的 , 即不仅要认识、知道意思、会用 , 而且还要会写;而词语盘点里相对应本课的"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民宝"等词语则是要求会认 , 知道意思 , 会用 , 并且会写的词语 。
那么在教学本课的基础知道时 , 我就知道该把握哪此字词 , 从哪些字词入手来教学本课了 。再比如 , 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并背诵三、四自然段;第二题是读句子 , 联系课文 , 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
那么 , 从这两道习题中 , 我更加明确了本课的重点词句和段落 , 在处理本篇课文时 , 我该抓住哪些字词句段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了 。第三题是一道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选做量是:搜集文字或图片图片资料 , 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
那么 , 通过前面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现在对课后习题的分析 , 就不难发现: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 也是难点 , 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 , 一扬一抑 , 一美一毁 , 爱恨交织 ,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 激发爱国之情 , 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 ,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 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 。
4. 为什么要做文本分析 我在的《文学批评和理论》那个栏目里 , 现在有11篇文章 , 其中谈文本的 , 只有三篇 。
分别是《专业点评王兆山的幸福诗》、《卞之琳〈断章〉分析》 , 以及《〈大别山油菜花开〉文本分析》 。之所以进行文本分析 , 主要是基于现在文学界的浮躁之风 , 想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点儿事情 。
课改以后 ,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 , 精读大大削弱 , 泛读大大增加 。本来以前的精读 , 很多都是不到位的 , 包括选文 , 课文中的选文都有些问题 , 读时往往也不到位 , 最后的教学效果就差了 。
读不出东西 , 是中国教育带给阅读的大的问题 。在文学界 , 文学评论往往是套用国外的框框来谈国内的文学 , 另外 , 有些做文学评论的人 , 恐怕连文本都没有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