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这首诗怎么写的

1. 春雨这首诗形象准确的写了 惆怅、思念两个特点 。
《春雨》 唐 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1,白门2寥落意多违 。红楼3隔雨相望冷,珠箔4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5,残霄犹得梦依稀6 。玉珰7缄札8何由达,万里云罗9一雁飞 。《春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一首情诗 。春雨潇潇,情丝缭绕 。这首诗是借助飘洒迷朦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 。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 。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 。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1] 李商隐的诗歌擅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展示诗人心灵中最美丽的东西 。这首《春雨》也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
2. 春雨这首诗的意思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
【春雨这首诗怎么写的】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
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