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行书怎么写( 三 )


(李鹤年语)这黑与白,就是她的天与地 。顶着天,踏着地,周慧珺开始了她的漫长的书法,也是她的生命旅程 。
1962年,随着她的一幅临米书作获奖,她习书法趋于专业 。在众多名书家的指导下,她的字写得越来越好 。
昔日重疾缠身、步履维艰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周慧珺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个性 。她的笔端力求刚健、雄强,书风追求豪放、明快 。
以此向世人披露自己不甘示弱的心志 。书法客观上成为她成名的工具 。
大江南北,举国上下,周慧珺成了书法界的名人 。最后当上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
除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之外,这几乎是一个追求书法的人能够达到的最高位置,最高顶峰 。有名就有利 。
尽管周慧珺不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但书法的名气还是使她获得了许多利益 。如一级美术师的职称,一级美术师的待遇 。
到处题字的赏金等 。书法客观上成为她得利的工具 。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二十世纪的逐渐逝去,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整个社会及自身的命运都变了 。周慧珺也进入了天命之年 。
对人、对事的看法也随时间而变,对书法的理解、追求与欣赏都在变 。十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慧珺开始了对书法的再思考 。
并开始自我否定 。心底的问题开始出现: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时,周慧珺对自己迷惘,对书法也彷徨起来 。
现在,周慧珺每天自问:书法究竟是什么?何谓书法的真谛?是禅?是道?你要向人们表达什么?你想悟示些什么?书法一定不会是单纯的文字美化,也不会是象形的画或一种符号,她是有震撼力的!那么,书法应该是一种精神,存在于有形与无形之间 。周慧珺想,从今以后,她将会继续这种自问自答,日复一日 。
谁能想到,几十年的时间从笔端间流逝过去 。这时,周慧珺却说不清楚书法究竟是什么了 。
于是,周慧珺只能想象自己是寻求书法之道的旅人,这是一条难行之路,犹如蜀道之难 。五十年前,在父亲不经意的指点下启程,她无忧无虑地出发了,五十年后却忧虑交加:何处是目的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这是一条充满坎坷的旅途,可是命里注定周慧珺必须继续在这条道上苦旅下去 。
她意识到她脚下走的正是一条不归之路,然而她无怨无悔! 五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五十年书道如梦如真……书法是一苦旅 。作为一个人,周慧珺无疑在书法界是一个成功者的代表 。
但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却说不清楚书法究竟是什么了,何处是目的地?这对现在三,四十岁的年轻书法家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的年轻人,还处于一个书法的幼稚期内 。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思考 。
书法究竟是什么? 王学仲先生希望中国书法能成为中国浓缩的美学的表象 。已故的旅法学者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
我们不去论争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深刻 。我们只说在书法表象后面,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
在这里我们引用几则对周慧珺书法的评论作为佐证 。其一:“周慧珺的书法,功力(包括技法)在当代一流,浙江在世的书家,在功力上无人能匹 。
她的字,米芾的痕迹重,但潇散不足,不能散其怀抱 。因此虽然是我们上海市书协主席,我也非常敬重她的苦练精神和人品,却终不能称其为书法史上的大家 。”
其二:“在上海书法、文艺、文学书籍遍及全国各地之时,随着这些书籍,其题签者 周慧珺的名声不径而走,尤其是后期书写者姓名加注在书上 。作为传统的良好继承者,作为女书家,周先生已经领尽风骚,然创新路上,书法更走向自我表现,周老面临着改头换面的难题,改到最后可能是借隶篆书的原因,笔画变横了,可是就是没办法上下、左右取势,没有取势,字体单调,题签不明显,但是出作品写中堂即嫌呆板,再怎么也难撼动的“中正”字形,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下,只有靠活生生斩掉部分字型以求在字型层面上的呼应,以解平直呆板之状况,好端端的结构被截得七零八落,这种人为的破坏反而使得整体感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