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隶书怎么写( 三 )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 。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 。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 。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 。
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 。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 。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 。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 。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 。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 。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 。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 。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 。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 。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 。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 。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肘” 。
写小楷或寸楷(一寸见方的楷书字)时,手腕(手拿根部与胳膊下端相连的可活动部位)枕于桌上,握笔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于笔旁,手掌也尽量竖起,手背与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夹角,古人称其为“脱平掌竖”,握笔的食指与拇指间形成如“凤眼”状的扁圈,这种执笔法叫“凤眼”(见图3) 。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来写了,一则手指拨动的范围很小,写不了大楷字,二则手指拨动大了笔就倾倒,会出现病笔,应该用运腕法来写 。运腕法,手腕必须悬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与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夹角(见图2) 。如果写再大些的字用悬腕法,因为肘关节枕在桌上写竖画时很容易写歪了 。所以,写大字时,手臂一定要悬起,即使是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楷,悬起手臂练也是相当有益的 。写斗大的大字,不仅手臂要悬起而且人要站立起来书写,这时执笔的手掌也随之而平缓放松,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与桌面成平行状 。古人称之为“平覆式” 。这时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灵活地左右上下运动,写大字时是以运肘与运腕相结合来完成的(见图3) 。
除了小楷以外,我们不赞成纯粹用运指法来写毛笔字 。有的人练悬肘写大楷,手臂、手腕虽然悬起来了,但仍处于静止僵死的状态,书写时还是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而且笔杆倾倒得很严重 。这就失去了悬肘的意义 。悬肘应该尽量少运手指,而以腕、肘的运动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垂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自然的倾侧,但幅度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笔杆应经常保持垂直状态 。
5. 殷草书怎么写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 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 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