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 , 本书系统研究和评价了中国各时期电影、电视工作者在纪录片领域的活动和成果;世界纪录片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纪录片在不同时期造成的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以及港、台纪录片的发展轨迹 。同时廓清了许多过去长期回避的禁区 。
对发展阶段和时期的划分 , 本书采用以年代和作品创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为断代依据 , 读者可以很信服地从作者的梳理中了解中国纪录片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一条明晰的脉络 。
3.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个人见解怎么写 1.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 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详尽地阐述和总结吾国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获得成就、现状和示来发展趋势的专著 。作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 已通过国家鉴定 , 被专家评定为一级学术成果 。
本书以史为主 , 史论结合 , 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 走访寻找亲身经历的当事人;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查阅有关形象资料;力图依靠翔实的资料;力图依靠翊实的资料 , 对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各个阶段作细致的考证和分析 。
中国纪录片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80年代前纪录片 。
此时的纪录片还是从电影新闻纪录片起步的 , 1958年5月1日 , 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到农村去》拉开了我国纪录片的序幕 。但这个阶段的记录片都是由政治意识起主导作用 , 纪录片被当成政治宣传的工具 。(历史 , 真正的历史~~考试也不会考到这个年代了)
第二个阶段:80年年代的纪录片 。
随着改革开放 , 这时的纪录片步入了中外合作的模式 , 无论在技术还是在内容题材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丝绸之路》就是中日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 , 相继出来了《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纪录片 , 但这些纪录片采用的先主题 , 后期配音的制作模式 , 所以真实性还有待完善 。而《望长城》则是80年代的典范之作 , 虽然依旧是宏观场面 , 但它却完善了之前纪录片的不足 , 不仅改变了简单的画面加配音的制作方式 , 而采用了同期声 , 长镜头等手法 , 而且题材也不再是祖国的锦绣山河 , 而是通过“人”这一主题表现出长城对于周边人的影响 。堪称经典 。
由于第三个阶段:90年代的记录片 总结的东西更多
4. 怎样写纪录片解说词 首先 , 纪录片解说词不是独立文体 。它必须与纪录片的画面、音响、音乐等配合 , 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
解说词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的出现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和声音 。使纪录片更好地纪录和再现生活 。在纪录片中 , 画面、声音、解说词都不可能单独传递信息 。如果这三方面各行其是 , 互不配合 。那么纪录片的整体效果可能有重复累赘之处 , 或有表达不清之处 。所以 , 画面、声音和解说词之间必须完美配合 , 解说词不能追求单方面的完美与完整 。在画面、声音无法最好地展示纪录片内容的时候 , 解说词要担当重任、浓墨重彩地登场 。而在需要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时 , 解说词则要让位于其他传播符号 , 进行辅助、配合;同时 , 解说词还要配合画面的长短、节奏 , 音响和音乐的风格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