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案例分析怎么写( 四 )


5. 案例分析怎样写 一般情况下,案例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以刑法为例):
1、可以在开始就写明该案例分析的结果,如该案的被告人涉嫌盗窃罪;还有一种写法是通过全面分析后在最后写明结论,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写法 。
2、依据案例涉及到的法律条款,结合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分析 。如: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上(主观上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为一般犯罪主体;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分析该案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上述构成要件 。如果是民事案例,则需要对照民法通则或者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规定具体分析 。如果涉及民事侵权,也需要依据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分析 。
3、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案例分析的结论 。如果是在开始就点明案例分析结果,则此处就是进一步强调一下结论的正确性 。
4、如果是刑事案例,还需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写明依照刑法规定应该处以的刑罚 。如: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该案被告人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6. 案例分析怎么写 初一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一则 hmmar 发表于 2006-12-22 7:46:00 初一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114-117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来理解、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
(二)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等教学资源,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2、先由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
教师选择项目进行补充讲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考和讨论“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历史必然性”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
教学突破 1、教学突破: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2、难点突破:民族融合不是汉化、民族同化 。
板书设计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3、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学分析: 导入:本课采用悬念导入法导入新课,目的在于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设问:两个同姓的人碰面,常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事实果真如此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出现 。
这时候教师再举例说明,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 。举例如下:以“元”姓为例,据考证,其来源有四,上古商朝时,有位大夫叫元铣,他的子孙便以元为姓;改自拓拔姓,南北朝,北魏魏帝族本姓拓拔,至孝文帝更为元氏;改自玄姓,北宋时,因为赵匡胤的父亲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魏书·官氏志》记载,“后魏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元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