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怎么写

1.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怎么写】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
2. 三字经孟母三迁教案怎么写 孟母三迁教案
孟子之少也,既1.学而归,孟母方绩2.,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3.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4. 。孟母曰:“子5.之废学,若我断斯6.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7名,问则广知,是以8.居则9.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10.夕11.勤学不息,师事子思12.,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13.矣 。
1.既:已经 。
2.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 。这里是指织布 。
3.以刀:用刀 。
4.故:原因 。
5.子:古代指你 。
6.斯:这 。
7.立:树立 。
8.是以:因此 。
9.则:就 。
10.旦:早晨 。
11.夕:泛指晚上 。(夜晚)
12.事子思:事:侍奉 。子思:人名
13.道:法则、方法 。
编辑本段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要剪断这段布的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
编辑本段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 。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 。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 。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 。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 。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3. 哪位有三字经的教案 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大的,请学生一起读 。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 。)然后提问,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老师朗读三字经,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