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出则弟〉 , 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 , 弟道恭 , 兄弟睦 , 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 , 要和睦 , 如果不和睦 , 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 , 和睦 , 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 , 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 , 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 , 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 , 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著作 , 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 。《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 , 字子潜 , 号采三 , 生于康熙年间 , 死于乾隆年间 。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 , 一般人认为 , 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 , 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 。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 , 但是 , 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 。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 , 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 。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 , 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 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 , 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 , 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 , 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 。在当时 , 一个秀才只能教书 。秀才不是举人 , 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 , 进士也可以当官 , 而秀才呢 , 却只能够教书育人 , 还教不了什么好书 , 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 , 顶多只能开个私塾 。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 , 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 , 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 , 学历也不高 , 但是 , 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 , 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 , 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 , 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 , 他却颇有建树 , 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 。后来 , 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 , 叫做敦复斋 , 起了一个斋号讲学 。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 ,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 , 久而久之 , 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 。所以 , 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 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 而这个称号 , 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
除了《弟子规》外 , 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 , 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 , 写了一本教育孩子 , 启蒙孩子的书 , 叫做《训蒙文》 。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之余 , 还坚持写诗 , 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 , 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 , 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
我本以为 , 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著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 , 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 。现在的我们认为 , 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 , 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 , 但是他很努力 。所以 , 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