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暑
【24节气之小暑养生宝典】夏日,并不是处处炎热:满眼的绿树浓荫,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凉;软软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徐徐的海风,是人们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风景区中,松林、云海、瀑布、山泉,轻轻的山风,宜人的温度,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在农村,人们习惯利用早晨做农活,夜晚在庭院里看电视;在城市,人们喜欢夜晚逛商场上影院、喝清凉饮料,乘有空调的汽车…… 。可见,避暑、消夏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
◆ 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 。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 。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注意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警报”、“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预报,等等 。虽说老生常谈,但仍需提醒 。
◆ 暑假
小暑期间天气虽然炎热,但学生们却盼望着它的到来 。因为从这时起,暑假开始了 。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动内容,背包出游也是大、中学生的最爱 。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不时打破青山绿水间的宁静,尤其是北方的海滨、山地的景区,往往是他们出游的首眩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区,不要选择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区旅游,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气,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 。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风景区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 。
24节气民俗: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
民间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 。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 。“贶”即“赐”,即天赐之节 。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
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 。传说此日出晒后,虫可不蛀 。故有:“六月六,晒红绿”这说语 。
三伏日“吃抄面”、“进汤饼”的目的
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 。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 。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 。《魏氏春秋》上说:三国时,人称“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人们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 。《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 。这说明魏晋已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为的是“辟恶” 。
小暑时节,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 。另外“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
过去民间还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
- 立秋养生 立秋时应注意哪些养生常识
- 小雪节气养生 穴位护养是关键
- 宜的篆体字怎么写
- 婆媳之间需要"双面胶"男人
- 生活小妙招之足部按摩减肥法
- 寒露节气吃什么食物 寒露节气吃哪些食物呢
- 城市之间主题曲 城市之间主题曲
- 之金文怎么写
- 天府之国是我国哪座城市 天府之国是哪两个城市
- 益篆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