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小暑养生宝典

7月7日为廿四节气的“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日暑热程度的节气 。
气候特点此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 。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最热的时期 。可是这节气正值初伏前后,而一般在入伏以后,暴雨形成的洪水,又称为“伏汛” 。
在我们南方早已从炎热进入了漫长的酷热阶段了,这地区亦有句气候上的民谚,就是“热极生风” 。往往酷热一段时期又来一场台风,所谓的台风季节就是这时南方气候的特点了 。
小暑的养生小暑之时,南方已经十分炎热了,人们最容易感到的是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应该按五脏主时,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
此时人们亦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气,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这些活动如游泳、听音乐等,尤其是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难怪古人在此节气云:“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
中医养生与治病方面有“冬病夏治”之说,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痹症等,
这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省乃至全国的中医医院都在这小暑到大暑节气内的三伏天日,开展贴药发泡的“天炎”治疗 。这种治法年年坚持则效果更明显 。
小暑气节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调节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此时节又是红眼病多发、高发期,注意这类的传染性疾病 。还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慎防中暑 。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这与情志调节一样,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当 。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的民间,在小暑大暑的那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苡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灯芯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以应节解暑 。同时此节气的汤水尤为重要,因出汗和挥发多,且胃口亦差 。佐餐的汤品宜粉葛煲鱼汤、咸柠檬煲老鸭、冬瓜荷叶苡米煲排骨、昆布海藻煲猪鷍、冬瓜冬菜滚泥鸅鱼咸酸菜蚝豉干煲猪月展等,多吃水果也是有益的防暑方法 。
小暑节气杂谈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 。此时正值初伏前后 。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 。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 。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
有句成语:“寒来暑往” 。小暑、大暑与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小暑、大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
◆ 小暑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2008年7月19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 。
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 。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