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文物的面貌让她充满成就感 “85后”陶瓷修复师曹元元


还原文物的面貌让她充满成就感 “85后”陶瓷修复师曹元元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85后”陶瓷修复师曹元元 , 还原文物的面貌让她充满成就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画画帮助她拥有上色“心得”
­在工作之余 , 性格相对内向的曹元元有着“文青”的一面 , 不爱出去玩 , 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和做点手工艺品 。在采访的间隙 , 曹元元还带着采访人员看了一眼摆在工作室旁的一件作品 。
­曹元元喜欢画小动物 , 龙猫、考拉、狐狸、熊猫 , 都在她的巧手下活灵活现 。今年2月 , 曹元元还出了一本书——《每天画一只小动物》 , 在自己的画作面前 , 配上几句有意思的旁白 , 一下让曹元元收获了不少粉丝 。在曹元元看来 , 画画不仅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 也可以锻炼观察事物的能力 , 对于文物修复工作 , 更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
­“比如我们修一块鱼骨化石 , 中间整个断开 , 需要填补起来 , 然后把形状给它雕刻出来 , 最后再打磨上色 。对我而言 , 做这些事儿就像是顺其自然的步骤 。因为平时画画就形成了这套观察的方法 。看到它的时候 , 我就会想我填补的时候 , 要记得模仿他鱼鳞的走势 。如果中间有一根鱼骨 , 也要记得把这个鱼骨的感觉模仿出来” , 日积月累 , 这套方法也变成了曹元元的一种习惯 。
­陶瓷修复工作不仅讲究细心、耐心 , 更讲究对美学的认知 , 对色彩的掌握 , 因此 , 曹元元认为 , “上色”算得上是过程里最难的一个步骤 , “瓷器外面有一层玻璃质感的物质 , 釉面大概这么厚 , 我们上色首先要把器物填平 , 平了之后底下的这层颜色 , 先把它上出来 , 最后一点点上玻璃质感这一层 。每一层都非常薄 , 厚度是一层一层堆积出来的 。中间如果你有一笔出错的话 , 就要把之前全都洗掉再重新来” , 在她看来 , 文物修复除了专业知识 , 美学的功底更是必不可少 , 正是因为长期画画的缘故 , 曹元元对颜色极其敏感 , 上色的技巧也是颇有心得 。
­传承
­在她的眼里只看得到文物
­两年前 ,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横空出世 , 拉近了“文物修复师”这样一个略显神秘的职业和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 。之前 , 鲜有人知道 , 这群匠人如何长年在闭塞的环境里与“沉睡”的文物“对话” , 又如何通过巧妙的智慧以及科学手段还原它们本来的面貌 。不可否认的是 ,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 , 曹元元也许是这个群体里普通的一员 ,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位89年的女孩子身上看到匠心的传承 。
­曹元元的恩师卫国 , 已经在四川博物院工作了整整34年 , 曹元元却是他的第一个徒弟 。在他看来 , 曹元元聪明好学 , 经常能举一反三 , 想出好的点子 , 并且绘画功底十分优秀 , 是一颗“好苗子” 。卫国向采访人员介绍 ,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不太受重视 , 这也就造成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现象 。但最近十年 , 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 , 涌现出了一些后备人才 , 曹元元就是其中一位 。面对枯燥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 , 卫国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必须要有责任心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 否则无法沉淀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