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义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 。19世纪末期,西方语言学界鉴于当时的语言注音方案紊乱,对研究和教学都不利,一些学校的语言教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语音教师协会” 。
他们共同讨论、制定一套国际语音字母方案 。这个方案由英国的H.斯维特倡议,由法国的P.帕西、英国的D.琼斯等人于1888年完成,发表在该协会的刊物《语音教师》上 。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音标表 。其后协会逐渐发展,各国语音学教师入会,1897年协会改名为国际语音协会 。
国际音标表业已经国际语音协会多次修订补充,现在通行的是1979年修订的方案 。早期的语言学家因各人研究需要,自定标音方法,不便交流 。
国际音标发表后,严格规定以一符一音为原则 。使用拼音方案的语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词中常有几种读法 。
此外,在不同语言中,同一个音有不同的拼法 。国际音标表的排列,辅音大致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定横纵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来定位置,便于分析和掌握 。
国际音标所用字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但人类语音差异甚大,有限的拉丁字母远不够用,就以改变字形和借用别的语言字母的办法来补充 。为照顾习惯,多数符号以仍读拉丁语或其他语言的原音为原则 。
目前通行表上的音标计有辅音72个,元音23个,用来标注语音已大致够用 。这个国际音标表是英、法两国的学者创订的,主要适用于标注印欧语言、非洲语言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 。
它发表后,在欧洲语言学界比较通行 。美国人多数仍用他们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语的符号 。
汉语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 。国际音标表内所定的声调符号只有分为高低的平、升 、降和两上凹凸调共8种,这对研究描写声调语言是不够的。
赵元任提出了声调的五度制调符,称为“声调字母”,发表于1930年的《语音教师》上,它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已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 。一、国际音标及其制定背景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它是研究语音和记录语音必不可少的工具 。
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可把音标分两种,一种是适用于某一种语言的,如汉语拼音只适用于汉语,俄语的斯拉夫音标适用于俄语,英语的韦氏音标适用于英语;一种是世界通用的,可以用来记录人类所有语言的语音系统,比如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可以说是社会科学文化和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语言学本身的发展是国际音标产生的内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国际音标得以产生的外因 。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结构主义的革命 。十九世纪的下半叶,门捷列夫创立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把当时人们已经认知的各种元素加以分类排列,从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
科学家们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得到了莫大的启发,利用这个周期表去探求新的元素 。1897年,科学家发现了电子,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揭开了原子核的奥秘,认识到原子也是由一定的结构构成的,其核心部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这一系列的成就,促使人们去思考并进而认识到,任何客观对象,都存在着复杂的层次结构,其结构单位的排列与组合,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而语言学本身在十九世纪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这时建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对印欧语系的诸语言的历史进行比较,产生了一整套研究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对许多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语言学从此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别的学科的附庸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