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蹭热度

波兰裔法国著名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在她的《契诃夫的一生》一书的结尾处 , 引用了高尔基的一段回忆——那是1914年的时候 , 高尔基想起了十年前契诃夫去世时颇具荒诞意味的葬礼 。
许多人都以为 , 那列从远东地区开过来的火车载着的那具棺材里 , 装的是封疆大吏凯勒尔将军的尸体 , 而不是作家契诃夫的 。 于是乎 , 许多所谓的达官显贵都赶来参加葬礼 。 这些人谁都不认识作家契诃夫 , 多半人甚至也没见过凯勒尔本人 , 但他们却都清楚凯勒尔在沙皇军队体制内的尊崇地位 , 于是纷纷前来蹭热度 , 并希望在场的采访人员能注意到他们 。 葬礼上甚至还奏响了军乐 , 而那些赶来蹭热度的人们则在私下里谈论着“自家宠物狗的智力” , 炫耀着“自己的别墅如何舒服 , 附近的风景如何美丽”等等……在引证完了高尔基的回忆之后 , 内米洛夫斯基笔锋一转 , 她如此写道:“然而 , 在这些无动于衷的人群里 , 契诃夫的妻子和母亲紧紧地依偎着 , 她们相互搀扶 。 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当中 , 契诃夫曾经真正深爱过的 , 唯有她们俩 。 ”
显然 , 彼时的契诃夫还没有像后来那么知名 , 虽然他已经在俄罗斯文坛上占有了重要地位 , 他的死对俄罗斯文坛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 但文人显然比不得达官显贵 , 不会有多少人来蹭一个文人的热度 。 当然 , 文人们也不热衷于这种场面上的热度 , 尤其是极具思想内涵的俄罗斯文人们 。
不过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事物也在发生着转变 , “文人明星化”即是其一 。 “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个典故想必很多人都了解吧——那是大家一起去蹭胡适的热度 , 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
前些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 , 一时间冒出来一大帮蹭他热度的人 。 有人说自己曾和莫言喝酒喝醉过 , 有人讲自己帮莫言买过卧铺票 , 还是下铺 。 王小波红了以后 , 也有不少蹭王小波热度的 , 倒是王小波的家人及时站出来说 , 王小波当年最困难的时候 , 别说写的小说入不得所谓“主流刊物”编辑们的法眼 , 就连出本书都是家里人拿钱自费帮他出版的 , 你们这帮人当时都在哪了呢?结果再没人敢蹭王小波的热度了 。
想当年唐玄宗喜欢吹拉弹唱 , 颇有些音乐天赋 。 《新唐书·礼乐志》载:“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 , 隶太常及鼓吹署 , 皆番上 , 总号音声人 , 至数万人 。 ”“上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考证 , 唐玄宗时“梨园”有两处 , 一在长安光华门北面 , 一在蓬莱宫旁边 , 核心的梨园弟子加起来有数百人 。 但在唐玄宗时 , 几乎所有和吹拉弹唱沾点边儿的人都称自己为“皇帝梨园弟子” , 蹭这个热度倒是挺能唬人的 , 就连安禄山的叛军后来见到了都十分“优待” , 据说是作为文艺人才“安排”到叛军的“军乐团”里去了 。
因为在实体店购物“图便宜”因而曾“被动”下载过几款APP , 于是我便总是被热情推荐“某某某同款的衬衣”“谁谁谁同款的鞋子”——倒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 也跟贵贱关系不大 , 而是商家说的“某某某”跟“谁谁谁” , 我是一概不了解 , 连是男是女都存疑 , 想来我凭什么去蹭他们(她们)的热度?要说我也不是个“自甘落伍”的人 , 想当年虽说是不追星吧 , 但对多数“星星”们的姓氏名谁还是有所耳闻 。 可谁想到如今“造星”的门槛实在过低 , “出名”的频率未免太快 , 计划真的是赶不上变化啊!方听说某某因为出轨而被爆出了“偷税”问题 , 那厢又被推送的新闻告知:谁谁因与陌生男子出双入对被偷拍而爆出有“私生子”的猛料……可是啊 , 对于“某某”“谁谁”皆是何许人也、哪方神圣 , 到底偷了多少税 , 私生子的故事有多狗血 , 我已然连“搜索”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 更甭提蹭热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