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 误入藕花深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 , 进也不能 , 退也不能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2、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3、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
4、寥寥数语 , 似乎是随意而出 , 却又惜墨如金 , 句句含有深意 。
5、开头两句 , 写沉醉兴奋之情 。
6、接着写“兴尽”归家 , 又“误入”荷塘深处 , 别有天地 , 更令人流连 。
7、最后一句 , 纯洁天真 , 言尽而意不尽 。
8、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 , 自然和谐 ,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9、“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 地点在“溪亭 ” , 时间是“日暮 ” , 作者饮宴以后  ,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10、“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 看起来 ,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11、果然 , 接写的“兴尽”两句 ,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 兴尽方才回舟 , 那么 ,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 , 不想回舟 。
12、而“误入”一句 , 行文流畅自然 , 毫无斧凿痕迹 , 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 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
13、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 这样的美景 , 一下子跃然低上 , 呼之欲出 。
14、 一连两个“争渡 ” ,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15、正是由于“ 争渡” , 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
16、至此 , 词嘎然而止 , 言尽而意未尽 , 耐人寻味 。
17、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 , 只选取了几个片断 , 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 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 沉醉不归 。
18、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 , 这首诗不事雕琢 ,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19、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20、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2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2、”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 , 轰动朝野 。
23、传闻就是这首词 , 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 , 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
24、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
25、韩诗曰:“昨夜三更雨 , 临明一阵寒 。
26、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
27、”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 , 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
28、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29、”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 , 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 , 睡的很沉 , 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