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刘禅掣肘

历史上有一个词语叫“掣肘”,它指多疑的君主不放心自己的臣下,怕臣下坐大不好控制,从而威胁到自己,常安排另一个反对派从旁监督或牵制这位大臣,使他不能形成一种不易控制的力量,免生祸患,这种现象在几千年历史上屡见不鲜 。当然,这也是不能公之于世的帝王之术,是绝对不会记载于史书上,只有后人根据一些相对关联的人或事,去推测罢了 。
刘禅表面上对诸葛亮毕恭毕敬
现在回到正题:素有雄才伟略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何北伐曹魏一再失败,究竟原因在哪里?
实力弱小、粮草不继、蜀道难行都是客观因素,今天给大家揭示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思议的原因,即:后主刘禅的掣肘,让诸葛亮北伐曹魏屡屡无功 。
首先,刘禅有没有掣肘诸葛亮的动机?答案是有 。
很多人会说这是无稽之谈,刘禅作为伐魏成功后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他没有动机去做这件事,这只是表面现象,我们不要忽视两件事情 。
一是诸葛亮独揽军政大权,刘禅很窝火 。刘禅即位时,已年满17岁,完全具备处理政事的能力,孙策15岁即随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20岁转战江东,攻占六郡,立下赫赫战功,奠定了孙吴政权的基础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让诸葛亮与李严共同治理蜀国 。但诸葛亮违背了遗诏,独揽了蜀汉大权 。
一个成年皇帝天天在后宫读读书,对军政大权丝毫沾不了边,说不上话,他肯定是非常窝火的,他有没有夺回权力的想法呢?绝对有 。
刘备流传千古的托孤词
二是刘备托孤之遗嘱,刘禅很担心 。据三国志里,刘备白帝城托孤这样对诸葛亮说的:先生的才能比曹丕十倍还要多,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事 。如果阿斗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阿斗实在没有才能,你就废了他,取而代之(也有人理解为换立新帝) 。
不管是换立还是自立,至少一点可以肯定:诸葛亮握有废立蜀汉君王的权力 。在三国鼎立的割据时期,属于艰难的创业期,诸葛亮可能不敢轻易作出换立新帝或者自立的决定,但是真到了一统天下后,那就说不定了 。所以刘禅怕不怕呢?当然是怕的,他内心可能并不想完成天下一统大业 。
其次,刘禅有没有掣肘诸葛亮的实际行动?答案是真的做了 。
李严制衡诸葛亮
很多人会说,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他可能并不会做啊,那你错了,他还真就做了 。他掣肘诸葛亮利用了蜀汉另外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被诸葛亮废掉的李严,另一个是诸葛亮死后被杀掉的魏延 。
先说李严被废 。表面上李严被废,是因为其不满诸葛亮北伐,故意延误运送粮草,最终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所以被废 。事实没这么简单,李严虽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且职责为掌管军事,实则无什么权力,诸葛亮作为开府治事的蜀汉丞相,李严根本就没有任何和其对抗的资本,但他为何敢明目张胆的和诸葛亮北伐较劲呢?可以肯定背后有人撑腰,那谁有资格敢撑这个腰呢?后主刘禅,而李严只是掣肘诸葛亮的一枚棋子 。
此事发生后,诸葛亮心知肚明,决定来个敲山震虎,反戈一击废掉了李严,让刘禅在诸葛亮生前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再也不敢想着夺回权力 。
再说魏延被杀 。按史料记载,魏延是因为和丞相府长史杨仪不和,在诸葛亮死后,被杨仪借机杀掉,但后人对此多表示怀疑 。其实,以魏延的威望,不是小小杨仪可以借机杀掉的,他的死更符合被刘禅授意所为 。
魏延离奇被杀
【揭秘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刘禅掣肘】为何如此说呢?魏延原本就是刘禅掣肘诸葛亮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而且蜀汉也只有他和李严有这个资格 。从魏延肆无忌惮、屡次违背诸葛亮的战略意图,而诸葛亮却一忍再忍,可以看出他也是有人背后撑腰 。诸葛亮病逝后,魏延立即被杀更暴露了这一点(死得太快,有兔死走狗烹之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