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好友苏东坡:光明,光明( 二 )


还是那句 , 苏东坡说的 ,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 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 ”把所有人当人 , 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
在《吴中田妇叹》 中 , 他同情“汗流肩赪”“眼枯泪尽”的农家女子;在密州 , 他不忍心婴儿被弃 , 带领僚吏“洒涕循城拾弃孩”;在徐州不忍看着居民在寒风余雪中煎熬的情景 , 给大家去找新的能源……在北宋 , 林木系统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 木炭已经不是环保能源了 , 因为找到新的能源 , 不仅百姓能用 , 还促进了炼铁及萧窑大瓷窑的发展等等 。
有朋友推荐我一本书 , 是美国亚宾泽协会的《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 , 它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启发点 , 可以帮我们梳理 , 什么是把人当人 , 什么是把人当物 。
1、我们的生存之道 , 无非就是“我和物”或“我和你”两种 。 物的视角是什么呢?就是把别人视为障碍、媒介、工具或无关紧要的东西 。
2、如果我们处于内心开战的状态 , 我们会把他人视作物;相反 , 如果我们内心和平 , 我们会把人当成人 。
3、当你开始把他人视作人的时候 , 和种族、民族、信仰等等有关的一切都会开始变得不一样 。 你将会看到人们都有自己的希望、梦想、恐惧 。
我们存在的目的 , 也许是贡献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视角和方式 , 给别人启发 。 这个世界上 , 几乎每个人看的书、听的音乐、看的故事、经历的人生都不一样 , 别人的视角 , 对我们来说 , 都是一种补充 , 可以去观察它 , 我们其实可以当个收集人 。 收集本身 , 就是一种容纳 。 把别人当成活生生的人 , 内心容纳多种多样的人 , 也是光明的刚需 。 在这个分化的时代 , 容纳力可能会让一个人和一个组织变得不一样 。
|中年好友苏东坡:光明,光明
本文图片

某大厂女员工被侵害 , 除了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人文关怀的问题 , 其实笔者更难过的是 , 女性依然被物化 。 在社会认可的大机构和大平台里 , 依然如此 。 而更可怕的是女性也物化女性 。
中国女性的地位 , 随着知识水平的增加 , 看似提升很多 , 但还只是在个体层面有些突破性的认可 , 整体层面依然处于不光明的状态 。 即便是个体层面被认可 , 她依然要面临诸多挑战 , 比如有个女性继承人 , 这几年做得很出色 , 也很能服众 , 但一旦股价下跌 , 舆论总是又抓住性别这个点不放 。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21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 ,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产生影响 , 实现全球性别平等所需的时间已经从99.5年增加到了135.6年 。 报告显示 , 与男性相比 , 女性受疫情影响更大 , 失业率更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 , 男性失业率为3.9% , 女性失业率为5%) 。 今年共收录了156个国家的数据 , 我国从第106名下降至第107名 , 性别差距反而略微扩大 。
其实 , 我们的文化 , 按最近走掉的余英时先生的观点 , 是更容易获得人文精神的 。 他认为 , 中国没有西方基督教式的牧师 。 儒家教人“深造自得”“归而求之有余师” , 道家要人“得意忘言” , 禅师对求道者则不肯“说破” 。 中国人修行 , 靠的都是内心自觉 , 所以个人的修养或修持成为关键所在 。 如果说中国文化具有“人文精神” , 这便是一种具体表现 。 追求价值之源的努力是向内而不是向外向上的 , 不是等待上帝来“启示”的 。
失去了反省、深思、自觉 , 我们可能真的什么都不是 。 我们必须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 光明都是自己从内心里获得的 , 王阳明说过 , “此心光明” 。 没有这个集体氛围 , 光自己修炼也没有什么用处 , 我们毕竟失去人文精神很久了 。 一方面是我们主动遗弃的 , 另一方面是重新追上科学的步伐之后 , 客观上落后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