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古诗悯农写作文 悯农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
诗一开头,就来了个特写对准农田一角连续摄下:“春种”、“秋收”两组镜头 。春日里,农夫满怀希望的播下一粒粒谷种,十月秋风里,又挥汗割收沉甸甸、饱鼓鼓的金黄谷穗 。
诗人运用对句以“一粒粟”变成“万颗籽”喜人收获景象,表现的是农田巨大丰收 。然而作者写目的并不是着眼于收成,是要唤起读者联想:时令推移、农活更换-----是让我们体会农民累月劳动的辛勤 。
“四海无闲田;”接着作者由特写的近镜头“点”俯瞰摄取的丰收面貌图片后,把摄相头拉开,特写大镜头,对准“面”进行鸟瞰,那就是:“四海(耕种范围广)无闲田(土地利用率高)------再度强调了丰收的盛况 。我们可以合理想象:“一粒”能够收获“万籽”,四海之内遍地黄澄澄的谷穗,能够收获多少个“万籽”啊 。
这样好的收成,如此辛勤的劳作,农夫门应该过一种足食无忧的生活吧.丰收以后应该能够改变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吧?可是得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就是那些众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人门得来的最后结果.这一出人预料的结句,就似一声雷鸣,使人魂飞魄散,惊起无限的思绪:从春种一粒到秋收万籽,劳动者需要多少血汗才得以实现?四海田无闲需要多少劳动者的繁重劳动?可是为什么农夫却落了个饿死的结局?这么好的收成年景尚且还饿死人,那么大荒之年,农夫命运又该如何?不禁让人不寒而栗.这些问题作者留下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探究.去找答案.诗人就是通过这种含蓄而余味永久的诗篇,暴露农夫门的无尽痛苦,寄寓作者对于农人深沉”悯农”心. 二 第二首一开头又是一个特写镜头:”锄禾日当午”作者精心勾勒了一个”锄禾”特写场景.要说锄禾应该是农人在普通不过的农活,问题是作者安排在”日当午”的特定环境里,这就和一般意义上的农活不同了.锄禾一般是在盛夏,至今在我们的农村还流传着”夏锄三伏”的说法.可是我们的锄禾不一定是在日当午.你看盛夏赤日炎炎,犹如火烧,且还是在当午,那种酷暑和酷热之苦真让我们感到了焦灼难耐.浑身着火. 作者独具匠心加重浓墨描写农夫耕作苦:”汗滴禾下土” 。
对”汗”挥洒笔墨,就抓住了最有典型的事物,产生了有包孕的艺术片段感染效果.汗说明了天气的酷热,惟有大量的汗水才足以说明农夫耕耘之辛苦.作者是如何描述汗水之多呢?汗水滴滴达达撒滴在禾苗,而且撒落到了泥土之中. 吟读诗行,细品诗句,掩卷长思,一副〔盛夏正午农夫锄禾图〕跃然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了农夫们在烈日骄阳下汗水滚滚顺眼而倾,滴到禾上又滚入地下,农夫舍命耕作的凄苦情景;我们感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境地,感到了农夫们承受的那种痛苦的煎熬. 诗人再也按耐不住,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腔愤怒和不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发出了一声呼喊,你们谁人知道盘中的一颗一粒,是农夫们心血和汗水得来的啊!”谁知”二字,问得让人感到悲愤沉郁,大有理直气壮,大义凛然之感.问出了腐朽统治者对民生疾苦的无知,包含着对于统治者寄生虫的无情揭露,对于不恤民情的统治者愤怒控诉,寄寓了作者对低层农民的深深同情 。
2. 围绕《悯农》写一篇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悯农》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学过很多首古诗,例如: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次看到这首古诗,我就仿佛看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个农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锄着地,锄头越来越重,农民伯伯也越来越累,豆大的汗珠顺着脸流了下来,湿透了衣服,滴到了地里,这是一幅多么辛劳的画面啊!正是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每天才能吃到那么多丰富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可妈妈告诉我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灾害、战争等各种原因而吃不上饭,他们忍受着饥饿与痛苦,有的人还被饿死了,这是多么的悲惨啊!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有的小朋友,并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他们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对食物挑挑捡捡,还把饭粒掉的四处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还偷偷的将食物倒掉,唉!真是不应该呀!在这里,我要对所有的小朋友,大声地说:“请爱惜粮食!”
- 拼音h在拼音本怎么写
- 意外险包括哪些具体的险种很难一一列举
- 冰皮月饼皮和馅儿的比例 冰皮月饼馅 100g冰皮月饼皮馅比例
- 【狗肉】炖狗肉怎么炖-炖狗肉的做法及配料 狗肉是怎么炖
- 翅尖的吃法 鸡翅尖的做法大全 卤鸡翅尖的做法大全
- 更聪明的的英文怎么写
- 传承的拼音怎么写
- 仓字拼音怎么写的
- 站用英文怎么写
- 隆用韩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