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 , 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采访人员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 , 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 , 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 , 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采访人员 。”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 ,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 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 , 就敏感地察觉到它 , 并预见它的去向 , 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 , 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 。
当然 , 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 而是采访人员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在学生采访人员群中 , 不乏这样的人 , 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采访人员 , 通讯员的时候 , 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 , 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 。
但是 , 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 , 刻苦学习 , 勤奋笔耕 , 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采访人员 。二、积累新闻素材 , 选好新闻题材 , 找准新闻角度 , 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 , 越多越好 。”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 。”
有个外国采访人员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 , 要做24小时的采访人员 。”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采访人员 , 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采访人员视野并被采访人员所意识 , 所采摘的生活现象 , 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 , 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 , 作为采访人员 , 要积累新闻素材 , 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每一个学生采访人员 ,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 , 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 , 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
一个校报采访人员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 , 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 , 其中一部分被采访人员写入新闻作品 。
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 , 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 。采访到的材料多 , 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 , 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
但是 , 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 , 。
4. 如何写新闻报道 第一:何谓新闻 假设狗咬人不是新闻 , 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话 , 若咬到你、我、张三、李四或某个政要首长呢 , 哪个才是新闻 , 写新闻如同写作一样 , 该事件确能反映现代生活型态 , 对大众具有感动话题或启示 , 警觉的影响力就可成为新闻 。
第二:如何写新闻稿 (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 , 但写长稿时 , 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 , 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 , 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 , 才不致於下笔千言 , 离题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