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中国画“芦雁图”的画法缘起与传变!( 四 )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本是朱明皇室后裔,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他所创作的“芦雁图”,如《芦雁图》《芦雁荷花图》《芙蓉芦雁图》等均以水墨写意为主,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极具艺术感染力。譬如《芙蓉芦雁图》,图绘江中汀石之上栖息的两只鸿雁,一只沉沉酣睡,另一只翘首回望着岸边山石旁伸展出来的芦苇和芙蓉花枝。画家只用寥寥数笔就将鸿雁和芙蓉表现得形神完备,可谓少而有味、少而有趣,真正做到了前人所云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尤其值得赏析者细细体悟的是,鸿雁的造型夸张奇特,不禁使人想起朱耷“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的感喟。
文章插图
朱耷《芙蓉芦雁图》
清代画家边寿民擅画花卉翎毛,所绘物象极具天趣,而艺术成就最高的则是其绘制的“芦雁图”。边寿民“芦雁图”的风格源自五代徐熙,墨笔草草,神气迥出,所绘鸿雁,无论飞鸣潜动,抑或食宿畅游,莫不生动自然,所绘芦苇,笔墨畅快,疏而遒劲,形成笔墨疏简、出神入化的艺术特色,深得世人赞誉,有“边芦雁”之称。譬如《晴沙集影图》,图绘两只鸿雁栖息于寒沙折芦之间,一只低头觅食,一只仰视天际,它们相依相伴,怡然安静。画家用洗练娴熟的大写意笔触和一气呵成的气势绘出鸿雁,浓淡相宜,雅淡润泽,情趣横溢。
两宋院体风格的“芦雁图”,承袭自唐宋以来的优良传统,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呈现出别样的风貌,明代吕纪、清代沈铨和近现代陈之佛所绘制的“芦雁图”,都极具时代意蕴。
吕纪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远师黄筌,近学边景昭,并融林良画风于其中,故而其“芦雁图”既工致妍丽,又沉着文雅,生气勃勃,堪称明代院体风格“芦雁图”的经典之作。譬如《秋渚水禽图》,描绘月夜秋江一隅,只见云遮秋月,雾锁大江,水岸坡地,杂草丛生,野菊绽放,芦苇有的低垂沉寂,有的挺劲向上,朵朵粉红色的芙蓉点缀其间,四只鸿雁停栖于花前月下,其中一只曲颈鸣叫,愈显秋夜万籁俱寂的幽静意韵。
沈铨的芦雁题材花鸟画《柳雁图》,娴雅雄阔,生动真实。图中杨柳树旁芦苇数丛,野菊花相伴而生,四只鸿雁或展翅飞腾,或回首鸣叫,或闭目养神,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图取法北宋黄家体制,也承袭明代吕纪技法,更有画家自己的开拓创新,展现出沈铨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上和沈铨《柳雁图》较为接近的,还有宫廷画家丘鉴的《芙蓉芦雁图》。
陈之佛的“芦雁图”继承了源自唐宋时期院体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并借鉴西洋绘画、图案画和日本绘画的某些元素,形成了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绘制的9幅“芦雁图”,是近现代院体风格“芦雁图”的典范之作,深刻地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知识分子的人生思考。譬如《寒月孤雁图》,呈现了近乎诗意般的意境:幽静的秋夜,江中波澜微起,夜风摇动杨柳,婀娜多姿,波心荡漾秋月,一只鸿雁舒展双翅,正掠过夜空俯视江面,这流动着美妙旋律的画面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然而,鸿雁的神情却是凝重的,身姿是疲倦的,极具凄苦忧思意韵,加之夜色中的寒气,让人不免想起杜甫的《归雁》诗:“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文章插图
陈之佛《寒月孤雁图》
【 缘起|中国画“芦雁图”的画法缘起与传变!】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