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外貌的性格怎么写( 六 )


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更具体、更真实,我们读了这段文字,眼前仿佛就有一位即将挨批评的十分紧张的中学生形象 。三忌:拉洋片式的机械运动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
在我们熟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传神的动作描写比比皆是,有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有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有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和“摸“出四文钱的尴尬 。作家莱辛说过:“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
如果机械地临摹人物的动作,那人就会成为“僵尸” 。看下例:例3、我不情愿地站起来,拿着数学书走到黑板前做题 。
我还把粉笔都弄断了几次 。本来很简单的数学题,却用了十分多钟 。
上段只客观机械地写人物“做了些什么”,动作之间缺少连贯性,如同“拉洋片”,又像“连环画”,如何将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呢?我们可以增加具体的动作描写,把“怎样做的”的过程写清楚,变成精彩的流动的“录像片” 。如既然我是“不情愿地站起来”,就应该是“拿着书慢腾腾地走上讲台,先在粉笔盒里选了一支又一支的粉笔,又写了擦,擦了又写,折腾了老半天” 。
四忌:录音式的单一对话描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录音,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达到这境界就要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必须反映人物的特征 。
例4、姐的对象一走,全家人就议论开了 。“不行!长得不行!”妹妹说 。
我问妈妈:“您看呢?”妈妈说:“我没看清楚 。”“我看他是二等残废 。”
小弟说 。“胡说!我看了,没毛病!”妈妈说 。
妹妹说:“小弟说的二等残废就是个子不到一米八!”“对了!在咱们家里没一米八就是二等残疾 。”小弟说 。
“老爸就是二等残疾,只有一米七”我说 。这段文字仅“录”下了人物说了些什么话,但没有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说话者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 。
如能注意到这些,就能增强现场感和立体感,读来会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为了表现妹妹的武断,可以让妹妹“毫不犹豫地说”;“我”似乎对妹妹的观点不赞成,是个稳重谨慎的人,可以增加这样的插入语“我瞪了她一眼,转身问妈妈”;为了突出小弟的自傲和狂妄,不妨让小弟“骄傲地晃动着他一米八的身板”说话 。
人是活生生的,写在文章中的人物也应该是活生生的,只要我们细致观察,把生活中的实际情 。
5.描写人物外貌,性格,爱的句子描写人物外貌的好句好段
1、我爷爷已经80岁了,他戴着厚厚的老花镜,耳朵里常塞着助听器,可他每天还能喝一斤加饭酒,吃两碗饭,身体硬朗着哪 。爷爷说,这得归功于他的“三乐主义” 。
2、他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玉似的牙齿 。
3、进了病房,外婆却躺在那白色的病床上,人也很瘦,凹陷下去的眼睛已经很憔悴了,看到了我,外婆便微笑了,那苍白的脸上又多了些光彩,用枯瘦如柴的手握住我的手,原来外婆是脑血栓,因糖尿病引起的,右脚瘫痪了,我么仍旧聊天,聊了不知多久,我伏在床边睡着了,外婆抚摩着我,还向小时侯给我讲故事……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