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语当初是怎么翻译的1. 十九世纪中叶,五口通商的结果使广州成为中国人从实用角度开始学习英语的最早地方 。当时在广州出现了一本英语教科书,叫做《鬼话》(Devil's Talk) 。其实,这部旨在教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课本不过是一种粗浅的、用汉语注音的英语词汇入门书 。例如:把today 注为“土地”,把man注为“曼” 。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称之为最早的英语900句的会话书,书名叫《无师自通英语录》 。这部书突破了《鬼话》只以单词为核心的编排方式,而代之以译成汉语的英文句子为核心 。当然,它仍采用汉语的字词来标注英文的读音 。例如: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book? 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美呢却迫忒儿司阿儿则儿意因祭司不克” 。另外,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以通俗的、类似打油诗一样压韵的竹枝词为载体的不乏趣味的“洋泾浜”英语,这就是所谓的“别琴”竹枝词 。“别琴”这两个字原本是英文business(生意)的近似汉语读音,后来英国人恶意地取笑这种不准确的读音,于是就用pidgin这个发音相近的英文词来表示胡编乱造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英文 。Pidgin English便成了“洋泾浜英语”的代称 。举个例子博大家一笑:“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如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
2. 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在这一英语学习的“启蒙期”,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特点是:(1)完全以字为中心,简略之极;(2)完全以汉文化的生存实境来强迫英文就范 。换句话说就是:“字本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制夷” 。只是,依照这样的方法学出来的英文真难为了洋鬼子 。
3. 1898年,一个名叫马建中的人出版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马氏文通》 。这是国人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书,以欧洲语言的所谓“葛郎玛”(grammar)来系统地解释古汉语的文言文 。“葛郎玛”这样一种总结语言规律的方法被马建中拿来“以夷制中”,使国人茅塞顿开地感受到汉语文言文亦有语言“规律”可循 。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进入这一以“句本位”为特征的英语学习的“理解期”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一变而为强调“语法”,即注意力转向到英文词与词之间的“构成关系”上,重视完整的句子,旨在理解英文的“意义结构” 。对于“启蒙期”而言,无疑这是一次英语学习方法上的革命
旱树
2.外语当初是怎样翻译的国有文字可考的翻译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刘向《说苑 · 善说》里记载的《越人歌》,距今已二千余年 。西方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笔译活动则可追溯到公元前大约 250 年罗马人里维乌斯 · 安德罗尼柯 (Livius Andronicus,前 284?-204) 用拉丁文翻译的荷马史诗《奥德赛》,距今更是有二千二百多年 。可以说,不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翻译的历史都相当悠久 。
我国的笔译传统虽然起始于《说苑 · 善说》里记载的《越人歌》,但《越人歌》只是一个孤立的翻译活动,它并没有触发一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 。我国翻译历史上第一个高潮即佛经翻译的高潮,一直到西域高僧安世高于公元 148 年来洛阳之后才开始形成 。而在西方,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用拉丁文翻译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却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第一大高潮的先导 。因为,自安德罗尼柯开创西方文学翻译的先河之后,一大批与安德罗尼柯同时代或随后的罗马诗人、戏剧家、哲学家、修辞学家都投身到了翻译,如饥似渴地把大量希腊史诗、戏剧等文学典籍翻译介绍给罗马读者,从而在罗马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希腊文化、文学热 。这些早期翻译家中包括与安德罗尼柯齐名而被共同誉为 “ 开创罗马文学三巨头 ” 的涅维乌斯 (Naevius,前 270-200) 与恩尼乌斯( Ennius,前 254?-184 ),以及其他文学翻译大师如普劳图斯( Plautus,前 239?-169 )、泰伦斯( Terence,前 190?-159 )、西赛罗( Cicero,前 106 - 43 )、卡图鲁斯( Catullus,84?-54? )等等 。在翻译理论方面,中国第一篇谈论翻译的文字是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大师支谦的《法句经序》,约作于 224 年;西方最早的翻译论文,首推罗马时期翻译家、修辞学家西赛罗的《论演说家》( Deoratore )、《论最优秀的演说家》( Deoptimo genere oratorum )和《论善与恶之定义》( 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 ),分别作于公元前 55 、46 以及 45-44 年 。中西相比,无论就翻译实践或翻译理论而言,西方翻译传统的起源,都先于中国翻译传统二百多年 。当然,在翻译的历史长河中,二百多年算不了什么,某个传统比另一个传统长二百年或短二百年,也并不等于某个传统就一定比另一个传统 “ 先进 ” 或 “ 落后 ”。然而,它却能说明,在中西方各自文化的历史发展中,西方文化比华夏文化更早地得益于翻译文化的开发与发展 。正如西方翻译史学家凯利( Louis Kelly )所说,古罗马时期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首先应当归功于翻译,因为没有翻译就没有古希腊文化在罗马土壤上的发扬光大,进而也就没有后世欧洲各独立民族文化的充实与发展 。以上史实同时也表明,作为两大世界级体系,中西翻译传统有着互为独立的发展时间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