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扎主编“源文化丛书”首发式在青海玉树举行( 三 )
从那时起 , 我潜意识里开始寻根问祖 , 便在不经意间盼望着朝圣这座耸立于长江源的雪山 。 在此后的岁月里 , 我似乎一直在走向格拉丹冬 。 直到格拉丹冬的冰川还未完全融化的2002年 , 我终于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冈加却巴冰川前 。 当我看着万里长江的第一滴水珠滴落大地的刹那间 , 我仿佛洞察到了人类心灵深处那根深蒂固的“源文化”情结 。
汉文化对于探源有着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 。 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 , 探“源”几乎是与千年的游牧生活是同期的 , 对于“源”充满了母亲般的感恩 。 如果我们人类不以某个概念限定自然的法度 , 而依照大自然本身固有的状态来讲 , 整个青藏高原便是一座巨大的“源” , 无数个“源”形成了三江源 。
探寻到某条河流的源头 , 其实也不过是自然地理的存在形式 。 从大地上汩汩冒出的泉水 , 当我们人类的目光未曾与它相遇前 , “存在”在那里早已等着我们 。 为何有人在黄河源头 , 从沼泽地里冒出的一支溪流前泪眼模糊 , 诗情喷涌?为何有人在格拉丹冬的雪山脚下 , 五体投地 , 叩首大礼?为何在澜沧江源的吉祥泉 , 才想起敬天地、赞日月呢?所谓“饮水思源” , 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 “思源”一定是不由自主的 , 就像孩子思念母亲 。 这“源”字能启开人类情感的阀门 , 唤回久已迷失于人类文明的童心 。 它没有民族 , 不分宗教 , 也无性别 , 甚至不限于人类 , 能够超越人类自制的樊笼 。 “源”能“启生人之耳目 , 穷法度之本源” 。
在通天河南源莫曲河的源头 , 有一条泉水 , 名曰“切果阿妈” 。 切果有源头之意 。 阿妈似乎不用翻译 , 全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类似的单词 。 如此普通的一条泉水 , 却点开了“源”的密码—母亲 。
一切民族 , 都有一条滋养其文明的母亲河(中国有黄河 , 巴西有亚马逊河 , 美国有密西西比河 , 印度有恒河等) 。 这母亲乃是万物之源(吾要设计理念中所提) , 生命之源 , 文明之源 。
我们在源头看到的不仅是江河的摇篮 , 其实在那里能够寻找到人类的生命之源 , 神话的原始风貌 , 史诗的现场演绎 , 哲学的思想雏形 , 文明的一缕曙光 。 总之 , 那里充满了“源”文化的氤氲和诱惑 。
三江源不仅是滋养江河流域生灵万物的“生态之源” , 也是孕育青藏文明、“源文化”的天然摇篮 , 是滋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诞生的圣地 。 因而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人文价值超越了“玉树”自身 , 超越了青藏高原和雪域文化 。 从生态价值的根源上讲可堪称“生态源” , 从人类文明的缘起而言是理所当然的“文化源” 。
三江源的文化源自纯净的雪山 , 发自壮美的山川 , 浸润神秘的史诗 , 植根开放的游牧天地 , 融入深邃的佛门 。 这里的山川大地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生态 , 这里的人民创造了别具风采的源文化 , 而这里的文化影响了三江源的千年生态 , 这里的生态维系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生命及其文明的延续 。 因此 , 研究和弘扬源文化 , 审视和再现源文化 , 在中华民族大融合、一带一路和生命共同体的当代语境下 , 如何坚守、发展和承继 , 为精神荒芜的现代世界 , 提供回归精神家园的可能线索 。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 , 为充满危机和忧患的当代人类社会提供一种认祖归宗、返朴归真的途径 , 具有重要意义 。
我一直想用文学的方式 , 尤其是以散文的形式向世人展现“源”文化的价值及其魅力 。 缘此 , 在2017年经玉树州政府的有力支持下 , 组织发起了“中国人文生态作家团‘源’文化考察活动” , 使一批智慧而充满情感的著名作家 , 踏上了“源”文化的生发现场 , 他(她)们从不同层面 , 不同视角观照那充满母爱和诱惑的“源”文化 , 并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的思想 。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水墨丹青栏目组!书画名家张明智:「文化强国推广计划」年度风采展
- 文化@禁渔不忘江南韵
- 文化$想要吉祥又喜气挂什么,大文创研究院 吴帆 公鸡吉利图 值得一看
- 艺术|安徽合肥:笔墨书写时代赞歌 “艺术年货”传递美好文化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