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
“爱”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 。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 , 楷书也自成一家 。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 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 , 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
2、第二种:书家——唐寅 。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 , 风格丰润灵活 , 俊逸秀拔 。用笔凝重 , 圆硕多肉 , 结体偏于长方 , 雄强茂密 , 点画横细竖粗 , 并吸纳隶法 , 横笔收尾似“蚕头” , 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 , 极富力度 。
3、第三种:书家——王羲之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 , 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其书法平和自然 , 笔势委婉含蓄 , 遒美健秀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 , 结构多变 。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 , 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 , 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
在书写过程中 , 笔毫的使转 , 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 , 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 , 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 , 细若游丝的痕迹 , 这就是丝连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隶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行书
3.隶书的用字怎么写隶书“用”字的写法是
隶书简介
隶书 , 有秦隶、汉隶等 , 是由篆书发展而来 , 字形多呈宽扁 , 横画长而竖画短 ,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根据出土简牍 , 隶书起源于战国 。传说程邈作隶 , 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 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 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
隶书的起源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 , 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 , 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 , 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 , 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 便于书写 。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 。分“秦隶”和“汉隶” 。
隶书的创作要点
1、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 。所谓取法 , 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 , 而不是浮光掠影 。少看当代人的作品 , 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
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 。“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 。行笔重复 , 会形成惯性 。由生到熟 , 要避熟趋生 。
3、正确对待风格问题 。风格是自然生成的 , 不能一概而论 。风格面貌不强 , 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 , 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
隶书的主要代表作品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 , 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 。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 , 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 。史惟则 , 人称“史侍朗” , 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 。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 。此外 , 唐代隶书作品 , 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 , 唐玄宗的《石台孝经》 , 李白的《上阳台》 , 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