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 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 , 小心跌跤”“慢慢吃 , 小心噎着” , 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 , 甚至“快点玩” 。
“起床!起床!快去洗脸 , 快去刷牙……”前不久 , 一段名为《妈妈之歌》的视频在国外网站被疯狂点播 。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 , 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 。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 , 一次灵光乍现 , 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 。
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声:“快点啊 , 快点啊 , 不然就来不及了!”中国人听了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
《妈妈之歌》描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孩子与大人一样 , 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 , 快速、高效、忙碌、省事 , 成为最基本和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 。曾经 , 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 , 小心跌跤”“慢慢吃 , 小心噎着” , 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 , 甚至“快点玩” 。
【谁的节奏被打乱】
【家长们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 , 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 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
少儿科技馆里 , 孩子在运动传送装置边 , 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 , 转动把手 , 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 , 她拉起孩子就走 。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 ,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 。其实 , 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 对他们而言 , 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 。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 , 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 , 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 , 就像妈妈带着孩子匆忙地走在学琴的路上 , 打仗一般紧张 。这其中 , 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
周末、节假日 , 父母让孩子赶紧吃饭 , 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 , 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 。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 , 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时机 。
家长催归催 , 可孩子依然快不起来 。教育专家认为 ,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 , 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 。父母会想 , 我们是一个家庭 , 一个整体 , 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 , 这一点是天经地义的 。
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 。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 , 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 。
- 如何化妆眼睛 如何化妆眼睛看起来有神
- 鸡鸣馌耕 鸡鸣馌耕造句
- 手檆信息请柬怎么写
- 家长对禁毒的建议怎么写
- 扶贫招标书怎么写
- 芈怎么写笔划
- 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的报告怎么写
- 饺子的宣传语怎么写
- 转学报告怎么写
- 学校要求家长写格言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