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墓志铭怎么写( 二 )


墓志之形制、之文体、之滥觞、之成规矩,追溯其源,当自北魏开始 。北魏皇陵位于北邙之上,望族华胄兆域衔连 。
垒垒高土,赫赫碑碣,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古木成蒿草,坚石为齑粉,昔日风光威仪,早已荡然不存 。而墓志铭的不断出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回望北魏的窗口,石面上的文字清晰地向我们讲述着那远逝的辉煌岁月,隽永清秀的书法又让我们领略到令人惊羡不已的艺术魅力 。
遗憾的是,那位推崇魏碑的康有为先生无缘欣赏到这些精美绝伦的东西,他有机会将数以万计的南北朝碑刻造像题记抚摸了一遍,点石成金,尊崇魏碑之博雅,却无缘观赏到出自洛阳的这道千年不朽的艺术之光 。另一位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却很幸运 。
上世纪30年代初,正值兵荒马乱的岁月,洛阳盗墓成风,葬器墓志不断出土,许多在中国金石学上留下佳话的文人把目光盯住洛阳 。与此同时,张钫先生开始在河洛地区广泛搜集历代墓志铭 。
张钫与于右任曾统领陕西靖国军,两人情谊甚笃,议定所收魏志皆归于氏收藏,张钫仅留一方北魏元恭墓志于新安蛰庐 。于氏在洛所得历代墓志300种辑为《鸳鸯七志斋》,其中北魏墓志138种,皆为洛阳所出,多为元氏宗室、达官贵人墓志,仅元氏墓志多达60余方,书法精美者如《元桢墓志》、《元恽墓志》以及《尔朱绍墓志》等,这些价值连城的墓志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洛阳新出北朝墓志,两魏及北齐、北周皆有,以北魏最多 。今人俗称魏碑者多指北魏墓志而言 。
北魏墓志书法与造像题记不同,墓志书法更显其端庄规整 。通观魏志书法,可见初期之阳刚风骨,中期之隽逸灵秀,后期之娟秀 。
2.墓志铭怎么写话说唐人喜欢在写墓志的时候贴金已不是新闻,墓志铭中各种隐恶扬善、粉饰乾坤、无中生有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唐人自己对此也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大凡为文为志,纪述淑美,莫不盛扬平昔之亊,以虞陵谷之变,俾后人睹之而瞻敬 。
其有不臻夫德称者,亦必模写前规,以圃远大 。至天下人视文而疑者过半,盖不以实然故绝 。”
通观这些墓志可知古人写墓志时往往最讲究两点:一是为逝者讳,不揭其短;二是为逝者捧,乃至无中生有为其贴金 。白居易的《秦中吟·立碑》一诗就对这种现象作了嘲讽: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 。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 。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石碑上记载的都是些功比姜太公、德如孔仲尼之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流传后世,而那些真正有真才实干的人却因为没有立碑吹捧,只能任名声淹没在岁月中,最后也就只有当地人知道 。
白居易此诗正是讽刺了这种为了立碑而夸耀门第、歌功颂德之风 。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人为了给逝者求得一篇好墓志铭,往往要出很大的一笔价钱专门找人来撰写,而撰者为丰厚的利润所驱使,也不管逝者的为人品德事迹究竟如何,只为了应付所需,随手就能写出功德和姜太公孔子一样伟大的为贤者嗤、令后代疑的文字 。
《旧唐书·李邕传》中就有记载:“邕擅才名,尤长碑颂 。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賫持金帛,往求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