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墓志铭怎么写( 四 )


3.墓志铭上边该写些什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
[译文]
子厚,名宗元 。七世祖柳庆,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 。父柳镇,为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 。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 。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 。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 。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 。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 。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 。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
4.为什么碑铭(墓志铭)不可乱写乱立中国古代墓志铭书写者落款有什么规矩吗
之前感觉墓志铭是多神秘的东西,不知道写的都的什么看随着逐渐的理解,对墓志铭的认识越来越深;尤其是现代人的墓志铭多为精短 。最容易混淆的是墓志铭和碑文的区别,下面看专业讲解:
墓志铭是民间丧葬制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古代文体的一种 。我国早期逗墓志地和逗碑铭地各有区分用途 。其中放入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称墓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氏、世系和生平事迹;把诗歌类(通常为四字一句)赞颂、悼念铭文刻在坟前石碑上称碑铭 。中国古代墓志铭的雏形出现在东汉末年及西晋墓中 。其时已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都未自名墓志 。现知标明为墓志铭的方形墓志,以南北朝时期刘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的刘怀民墓志为最早 。北魏以后,方形墓志成为定制 。采用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 。由于逗志地、逗铭地同时使用,故称为逗墓志铭地 。一般是死后由别人撰写,偶有本人生前撰写的 。
现在,墓志铭多泛指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已不再有严格的文体特征和限制 。墓志铭是对一个具体死者一生的回顾和概括,是个人化的;但同时也印刻着时代的痕迹,反映着当时普遍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念,是历史学家十分看重的第一手史料 。有的墓志铭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的则是书法经典 。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篇墓志铭,又不可能长篇大论 。技术上的问题倒在其次,难的是如何概括、评价自己的一生 。现在国人似乎没有古人对墓志铭那样重视,本版收入的墓志铭以外国人的居多 。这些墓志铭或充满个性、或幽默风趣、或耐人寻味,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墓志铭文化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