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怎么写( 六 )


不过,在刘邦首倡的这第一次和亲时,吕后毕竟处于被动的角色,她真正以汉帝国掌门人的身份主持与匈奴和亲,是在刘邦死了以后 。对此,《史记》和《汉书》都有所记述,但一简以繁,不尽相同 。
那么,吕后是怎么与匈奴和亲的呢?《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是这样记述的: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 。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 。
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 。”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
② 不难看出,吕后的态度是坚决而强硬的,那就是:用武力打击匈奴,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吕后强调的原则显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这一点完全符合吕后一贯的为人性格和处事作风 。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吕后最终打消了武力解决的念头,同意“复与匈奴和亲”,可是,吕后是通过什麽具体的措施“复与匈奴和亲”的呢?司马迁没有详细交代,他使用的是模糊语言,一笔带过 。
但《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却详细地记载了冒顿和吕后往来书信的内容,不过,详细的似乎变了味儿 。我们且看《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记述的有关内容: 孝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 。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 。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
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季布曰:“……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 。”高后曰:“善 。”
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 。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
弊邑无罪,宜在见赦 。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
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 。”因献马,遂和亲 。
③ 你看,冒顿给吕后的第一封信,竟然叫吕后嫁给他,这显然是一种挑衅和侮辱,难怪吕后看后大怒,要派兵攻打他,这不难理解 。叫人不可思议的事,吕后给匈奴的信,很叫人犯琢磨,要按照信里的措词来理解的话,为了与匈奴和亲,吕后简直就是狗尾乞怜,向匈奴谄媚,一副奴才相 。
尤具讽刺意味的是,冒顿回信说的“未尝闻中国礼义”的那句话,无疑是句风凉话,潜台词显然是说:真不了解你们汉朝人,那么侮辱你们也不生气,而且好像越侮辱你们,你们越高兴 。显然,吕后给冒顿的信,其外交措词不仅有失于吕后一个大国当权者的风度,有损于国格,也有悖于吕后为人的刚毅性格 。
所以,《汉书》所引用的书信内容,其真实性很值得人怀疑 。喜欢读史的人一般都知道,《汉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其时间凡与《史记》吻合的,班固大都“照抄照搬”《史记》的文字,改动的只是个别词句 。
但冒顿与吕后的往来书信内容,司马迁在《史记》里只字没提,而后来的班固却记载的有声有色,这是为什麽呢?我的理解: 一是,如果《汉书》所载的书信是真实的话,从司马迁担任的太史令职务和他接近历史事件的时间来看,他显然应该比班固更有条件和优势掌握这些史料,可他为什麽 。
【读史札记怎么写】

读史札记怎么写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