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为什么会为了哲学不惜放弃一切?( 三 )


1.用人们理解的方式说话 , 为人们做一切不背离我们的目标的事情 。
2.只享受那些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乐趣 。
3.不贪财 , 获取的金钱能维持健康和生命即可;不媚俗 , 只遵守那些与我们的事业不冲突的习俗 。
但是 , 这种探索开始以后 , 一个诚实、清醒的哲学家马上就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我怎么知道我的知识是真理?怎么断定我的感官输送给理性的材料是可靠的?我的理性根据感觉材料得出的结论可靠吗?难道我们在听从理性指挥之前不应该先检查一下感官的可靠性吗?
斯宾诺莎以培根式的口吻说:“在做一切事情之前 , 我们必须先设法改进和澄清知性 。 ”我们应该对不同的知识加以辨别 , 而只取最好的 。
首先是听来的知识 , 比如 , 我听说自己出生于某个时间;
其次是一种通过不明确的经验得来的知识 , 比如一个医生知道某种治疗方法 , 但他并不是靠科学实验知道的 , 而是他认为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奏效”;
第三是经过推理得来的知识 , 比如 , 根据视觉上近大远小的常识我就能推断出太阳很大的结论 。 这种知识要优于前两种 , 但也容易受到直接经验的驳斥 。
比如科学经过一百年的推理 , 得出了“以太”充斥空间的假想 , 但今天的物理学家对此已经很不满意 。
因此 , 最高级的知识是第四种 , 即来自推理和感觉两方面的知识 。 如在比例式2/4=3/X中 , 我们马上就知道X是6;再如 , 我们通过感觉知道 , 所有的整体都大于其局部 。
斯宾诺莎认为 , 精通数学的人大多是通过这种直观的方法理解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的 。 他沮丧地承认 , “直到今天 , 我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仍然很少” 。
在《伦理学》中 , 斯宾诺莎将前两种知识合并为一种 , 并称直觉知识为对事物的“永恒状态和关系”的认识——存这个短语中 , 哲学得到了一个定义 。 因此 , 直观知识就是要找出事物背后的规律 。
于是 , 斯宾诺莎对“瞬间秩序”(个体事物与偶然事件的世界)和永恒秩序(规律与结构的世界)作了根本的区分 。 现在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区别:
应该注意 , 这里所说的原因和真实事物的系列 , 并不是单个的、不断变化的事物 , 而是一系列固定和永恒的事物 。
人类由于自身的弱点 , 不可能永远追寻单个的、变化的事物 , 因为事物的数量多不胜数 , 每一个事物都处在各种情况的包围中 , 而且每一种情况都可能是该事物存在的原因 。
由于个体事物的存在实际上与其本质无关 , 因而也不是永恒的真理 。 所以 , 我们没有必要去理解单个的、变化的事物 。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为什么会为了哲学不惜放弃一切?
本文图片

因为它们的本质只有在那永恒的事物中才能找到 。 这些永恒的事物中所体现的规律决定了一切个别事物的存在 。
单个的、变化的事物在根本上依赖于这些永恒不变的事物 , 否则它们就不可能存在 , 也不可能被认识 。
倘若我们牢记这段话 , 那么我们研究斯宾诺莎的代表作时 , 就很容易理解其真正含义 。 同时 , 《伦理学》中复杂、晦涩的内容也会变得简单明了 。
作者:威尔·杜兰特
采编:艾若
排版:南山
审核:永方
美工/VI:小周
●怎样对待贫困者才是道德的?
●“娘炮”被批:谁在“规定”性别?
●为什么这所德国大学能培养出一流的哲学家?
●刘擎: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
●为什么斯宾诺莎拒绝做教师?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为什么会为了哲学不惜放弃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