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读鲁迅|何建明:鲁迅批判精神的实质是对社会的冷静思考

【编者按】对许多中国作家而言 , 无论在文学意义 , 还是在思想与精神层面上 , 鲁迅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 , 在“读鲁迅”这个系列中 , 我们将请作家、研究者们谈谈他们最喜欢的鲁迅作品以及鲁迅对其创作的影响 , 并附上他们欣赏的鲁迅作品原文(片段) , 让我们一起来读鲁迅 。
何建明|读鲁迅|何建明:鲁迅批判精神的实质是对社会的冷静思考
本文图片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
对社会的冷静思考 , 才是鲁迅“批判精神”的实质
文/何建明
中国的当代知识分子 , 几乎很少不受鲁迅的影响 。 我们也不例外 。 作为一个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主的作家 , 以前我写作和写作的对象 , 主要放在那些直面社会问题的题材上 , 揭露和批判那些黑暗面比较多的“问题报告文学”上 。 这样的作品往往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 , 比如我写过“矿难”“环境污染”、流浪儿童命运、教育弊病、干部腐败等等 , 那个时候我以为自己是直接的在学习鲁迅精神 , 而且坚信地认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叫“文学” 。 但是后来发现 , 我过去的一些观点是对鲁迅精神的理解有偏颇 , 而且我很快地发现:其实对一些社会正面的现象、正面的故事 , 进行讲述好、创作好后 , 同样可以鞭挞那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 , 并且效果极佳 。 这个时候回过头来再学习鲁迅的作品和他对社会的认识 , 就会发现 , 原来鲁迅的批判精神 , 其实质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 , 即:对社会的冷静思考 。
冷静地思考社会 , 其实包括了对假恶丑的无情批判 , 也同样包含了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 。 在当今中国 , 我们学习鲁迅精神 , 既要举起鲁迅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 又要从他在《狂人日记》中所借“狂人”之行为展现他人生理想中所渴望的美好境界里品阅他的人格魅力 。 中国的今天 , 仍然有许多社会现象必须怀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揭示、去批判 , 而有更好美好的“中国故事”需要我们去讴歌与颂扬 。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 。
附:《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 , 今隐其名 , 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 , 消息渐阙 。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 , 迂道往访 , 则仅晤一人 , 言病者其弟也 。 劳君远道来视 , 然已早愈 , 赴某地候补矣 。 因大笑 , 出示日记二册 , 谓可见当日病状 , 不妨献诸旧友 。 持归阅一过 , 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 语颇错杂无伦次 , 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 , 惟墨色字体不一 , 知非一时所书 。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 , 今撮录一篇 , 以供医家研究 。 记中语误 , 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 , 不为世间所知 , 无关大体 , 然亦悉易去 。 至于书名 , 则本人愈后所题 , 不复改也 。 七年四月二日识 。

今天晚上 , 很好的月光 。
我不见他 , 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 , 精神分外爽快 。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 , 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 不然 , 那赵家的狗 , 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

今天全没月光 , 我知道不妙 。 早上小心出门 , 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 , 似乎想害我 。 还有七八个人 , 交头接耳的议论我 , 张着嘴 , 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 , 晓得他们布置 , 都已妥当了 。
我可不怕 , 仍旧走我的路 。 前面一伙小孩子 , 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 , 脸色也铁青 。 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 , 他也这样 。 忍不住大声说 , “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