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院@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外媒如何看?( 三 )


近些年来,媒体们依然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多元性在性别、地域等多个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法国媒体France 24在今年诺奖评选前的评论中就指出,除了欧洲、北美之外,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文学严重缺乏关注。根据统计,自1901 年第一次诺贝尔奖以来,在 117 位文学奖获得者中,95 位( 80% 以上)是欧洲人或北美人,仅法国就赢得了 15 次,同时,获奖者中,有101 名男性,只有 16 名女性。评论认为,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和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在2019、2020年分别获奖,或许表明诺奖在性别方面的多元性有所提升,但“在扩大地理范围方面,承诺仍未兑现”。
不过,虽然诺贝尔文学奖永远离不开政治,但是其中也绝不仅有政治。在《新共和》最新的采访中,奥尔森主席就表示,“归根结底,文学功绩永远是学院判断的绝对和唯一的标准”。
该周刊刊发的一则最新评论也提及,瑞典学院自身的左翼政治倾向常常影响其遴选获奖者。作者认为,对“政治多元”的强调使得近些年的诺奖有些“过度矫正”,“褒奖的品质正在变得不那么明显”。
瑞典学院@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外媒如何看?
文章插图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格罗宁根大学欧洲文学与文化教授巴勃罗·瓦尔迪维亚 (Pablo Valdivia) 接受采访时认为,如果我们回溯诺贝尔奖的初衷,则会发现理想文学的概念可能在世代变迁之中也发生了改变。诺贝尔认为值得获奖的科学和文学应该同样都能追求“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具有某种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义。“虽然在现在,被读者认为好的文学有时候并不一定与这些道德原则保持一致。因此,现实中有很多不会被授予诺贝尔奖的杰出的作家”。
古尔纳此次的获奖是这种承诺的深入兑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有待各家评说。不过从上面这番评述来看,古尔纳或许绝不仅仅是因其特殊的身份而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其作品所具有的道德分量与时代价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例如对帝国主义的重新反思,在一篇较早的采访中,古尔纳就曾提到他通过写作希望探讨的帝国主义自身具有的矛盾:“一方面,它包含着暴力胁迫,另一方面,它又希望提倡形成一种公共性的新道德”。他还曾提及,“当下全球社会的氛围,一直充满着对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敌意,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此有一种持续的反击”。
参考链接:
https://spainsnews.com/the-nobel-prize-for-literature-is-not-always-for-the-best-writer-in-the-world/
https://www.thelondonmagazine.org/essay-abdulrazak-gurnah-on-afterlives-and-colonial-hypocrisy/
https://magill.ie/society/interview-abdulrazak-gurnah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57/9780230358454_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dulrazak_Gurnah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sep/30/afterlives-by-abdulrazak-gurnah-review-living-through-colonialism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1/oct/07/abdulrazak-gurnah-wins-the-2021-nobel-prize-in-literature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literature/2021/bio-bibliography/
https://magill.ie/society/interview-abdulrazak-gurnah
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63872/will-win-2021-nobel-prize-literature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11007-2021-literature-nobel-may-look-to-new-horizons
作者|刘亚光 徐悦东 李永博
编辑|走走
【 瑞典学院@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外媒如何看?】校对|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