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游戏综艺“内卷”小史( 三 )


再比如前段时间收官的《萌探探探案》 , 虽然节目以沉浸式推理这一新兴游戏样态为基点 , 但在节目中 , 嘉宾们互叫真名、不扮演角色 , 烧脑减少、喜剧效果明显 , 这些失衡反而让沉浸推理的游戏属性大打折扣 。
从本质上讲 , 游戏类综艺是游戏与综艺的结合体 , 其综艺效果理应考虑 , 但颠倒重心或者主题混杂 , 就会让游戏类综艺的特长无法发挥出来 。
当下游戏类综艺的创新特色
游戏类综艺在国内生长近30年 , 其形式和内容一直在变 , 问题很多 , 但同时也沉淀出许多既定的模式 。 在对青年文化理解的不断深化下 , 竞技+剧情与沉浸式线上+线下体验成为了现如今主要的亮点和特色 。
竞技为辅 , 剧情至上
游戏类综艺以游戏为核心 , 自然也格外强调竞技性和对抗性 。 《全员加速中》《奔跑吧》等节目都设置了竞技环节 , 撕名牌和猎人追捕的设置既刺激又充满趣味 。
并且 , 游戏中不仅涉及体力竞技 , 还包含脑力竞技 , 嘉宾们的战略布局在屏幕前暴露得一清二楚 , 被提供了上帝视角的观众自然也就对之后的发展充满期待 。
进行|游戏综艺“内卷”小史
文章图片

《奔跑吧兄弟》第3季中撕名牌环节 。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而不管是竞技游戏类综艺还是体验游戏类综艺 , 剧情仍然是游戏成功的核心 , 嘉宾的任务必须得包裹在剧情中 , 通过一个主题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 也借此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
竞技与剧情的万能模式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 就是允许嘉宾的任意流动 , 除却必须的MC(主持人) , 每一期节目都可以邀请各类名人参与 。 游戏天然不需要熟人 , 通过游戏 , 再不认识的嘉宾都能马上熟络起来 , 这样一来也使得节目场景和人员搭配更富有新鲜感 。
行业破壁 , 沉浸转换
2012年 , 《快乐大本营》成功带火“谁是卧底” , 《奔跑吧》播出后 , 也曾引发一阵线下“撕名牌风” 。 从节目游戏到全民游戏 , 游戏类综艺吸收和输出的游戏模式 , 实现了节目对游戏的引流 。
反之 , 2016年在腾讯视频开播的《饭局的诱惑》则是线下桌游反向输血游戏类综艺节目的典例 。 节目播出后 , 使得狼人杀从线下火爆走向线上火爆 , 游戏小程序、App开发层出不穷 。 类似的还有以《明星大侦探》为代表的剧本杀综艺 。
进行|游戏综艺“内卷”小史
文章图片

《饭局的诱惑》第一季中的狼人杀游戏 。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此外 , 类似虎牙直播策划的密室节目《好虎的密室》 , 则将产业链打通 , 不仅做节目吸引观众 , 还同时落地线下店铺 , 欢迎观众亲身体验 。 从线上观看到线下体验的沉浸转换 , 使得游戏真正从屏内走向屏外 , 再从三次元走回二次元 。
横向衍生 , 满足精细化需求
像《快乐大本营》这种有着多年受众基础和口碑的节目 , 常年定期更新 , 培养了稳定的收看习惯 , 而新生网综里却很少有这样的优势 , 季播形式已经成为常态 。
每一季的创新玩法使得节目能不断吸引新的受众 , 但也正如前文所说 , 综N代的游戏创新能力往往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 观察主要游戏类综艺的口碑和评分 , 通常都是逐季下跌 。
《明星大侦探》和《密室大逃脱》的横向衍生创新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借鉴 。 芒果TV在《明星大侦探》播出后 , 接连推出《名侦探俱乐部》《名侦探学院》、互动微剧《片场谜案》《目标人物》等衍生节目 , 形成合力 , 制造强势的IP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