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三十,已然而立。
圈内人常开玩笑,南洋模范中学是“内环一哥”。业精于勤,除了课业,“一哥”声名在外,还有另两桩——交响乐团和篮球队,允文允武,好不风流。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前些天,是南模乐团的大日子,上海市第一支中学生交响乐团三十岁了。
他们立起的,不只是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金奖”第一名、澳大利亚悉尼国际音乐节金奖这些艺术金牌;他们立起的,也不只是巡演时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飞扬的当代中国学生风采;他们立起的,实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认识美、感知美、塑造美的能力。
南模中学建校120周年暨学生交响乐团建团30周年音乐会
没有一种美,能脱离德行而长久立存,音符咏叹的,是中国未来力量的精神律动,向心,向上,生生,不息。
放歌声 · 敢争模范先
古今,中西,办学堂要撑得起“模范”二字,眼界、胆识、能力,缺一不可。当年,盛宣怀兴办南洋公学,便分了四支。师范院为新式学校培养师资,外院是高小,中院为高中,上院等同大学。公学中的外院、中院便是南模的前身,自立门户之后,起名字叫人犯难。“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南洋中学,这个名字我们不能再用。但饮水思源,南洋两字必须保留。”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清末,蒙古喀拉沁亲王贡桑诺尔布选拔三人来校求学
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回忆,“校董林康侯先生提议用‘南洋模范’作为校名,大家不禁想起南洋公学老校长何梅生办附属学校之初衷,乃是‘以立模范……以开通内地之风气,并为他省之先导’,这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传统精神。作为国内第一所国立的新式中小学,南模讲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一个自编教科书,用毛笔横行书写英语字母……”陈老师如数家珍,“1908年2月,蒙古喀拉沁亲王贡桑诺尔布还选拔三人来校求学。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为校名加上‘模范’,这倒不是前辈们自大,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教育救国的学校担当,我们就应成为国内各所新式学校的标杆、范本,南模人以此激励自己,文化自觉,敢为天下先。”
南模的音乐基因,也堪称模范。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南模中学是学堂乐歌的发源地。二十世纪初,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任教于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创作了中国最早一批学堂乐歌,开设唱歌课、专设修身唱歌教室。后来,他还成为李叔同的老师。沈先生创作的南模校歌,传唱至今。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在MISA夏季音乐节上演出
只有了然从何方来,才能明心向何处去。南模的源起与信条,使得上海第一支学生交响乐团诞生于此有了相当的必然性。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日新月异,相关领导去北京考察交流,其间看到了一所学校的交响乐团有模有样,心下多有触动,“北京能行,那么作为海派文化发源地的上海,肯定也能行。”并非简单的上令下达,时任市教育局局长袁采在一次全市校长例会上,请各校掌门人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敢不敢做,谁来做,怎么做……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几经讨论,在徐汇区教育局局长谢家骝的大力支持下,南模校长张茂昌接下这道难题——“我们上”。30年前,学乐器的学生还不算多,并且又是交响乐如此专业的“大工程”。不过学校附近有许多文艺院团,耳濡目染,大家都觉得南模气质在线,不失为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