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郑非评《什么也别说》︱北爱尔兰冲突的起因、变化及其冲击( 五 )


该怎么应对这种程度的暴力?在北爱尔兰进行大规模的监视、拘禁 , 以作预防和报复?
在这里 , 不得不赞扬一下英国政治家的应对 。 这是本书所吝于给出的 , 但我觉得应该给予英国政府公正的赞扬 。
英国人的反应是“忍着” 。 在北爱尔兰骚乱刚爆发的时候 , 英国政府对本土受到袭击就有所预料 。 他们一直担心本土民众在受到攻击之后 , 会产生过分的报复情绪 。 从一开始 , 他们就排除了使用极端手段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选项 。 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罗伊·梅森(1976年至1979年任职)警告说:“(全面削减公民权利)引发的怨恨将使安全问题比现在严重得多 , 并将其进一步拖延到未来 。 ”如果进行大规模拘禁 , 不可能不引发北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弹 , 从而为北爱尔兰共和军做了动员工作(这恐怕也是共和军袭击的主要目的) 。 这也会引发强烈的国际批评 , 爱尔兰共和国就在旁侧 , 而美国也有大量的爱尔兰裔居民对爱尔兰共和军的事业心怀同情 。 这两者对爱尔兰事件保持沉默的条件 , 就是英国的手段不要太过分 。
“忍着”是英国政界的共识 , 即使是素以强硬作风闻名的撒切尔夫人也秉持此方针 。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 , 英国政府确实考虑过提高镇压水平——无审判拘禁、格杀勿论和跨境追捕 , 但是政府内部审核的时候直接否定了这些提议 , 理由是政治上不可接受、适得其反和不现实 。
忍下去的结果就是接连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 , 政府遭受巨大政治压力 , 历次民调都显示多数民众支持强力打击爱尔兰叛乱分子 。 但忍着 , 也意味着恐怖爆炸事件本身只是被看作政治暴力的一种 , 而不被看作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敌对行动 。
有个小故事 , 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家的坚忍 。 当撒切尔夫人在1984年10月被刺幸免遇难之后 , 共和军发表了一份声明 , 意味深长地阐明了恐怖主义的战略优势:“今天我们不走运 , 但是记住 , 我们只要一次好运就够了 , 而你必须每天祈求上帝保佑 。 ”撒切尔夫人“深受震动 , 私下里 , 她开始相信 , 临时共和军最终会成功” , 她说:“我可能最终躲不过这一劫 , 但我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 。 ”
英国政府还有其他几项明智举动 。 首先 , 英国政府非常正确地意识到 , 北爱尔兰冲突具有混合性质——两个社群之间的宗派紧张关系造成的内乱 , 以及爱尔兰共和军强加给英国政府的叛乱活动 。 要解决后者就要先理清前者 。 所以 , 英国政府解决事态的优先手腕一直是政治 , 而非军事 。 英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几个权力分享的方案来安抚天主教徒 。
其次 , 英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经济政策 , 通过降低失业率、改善住房分配来赢得本地的政治支持 。 观察者如此说道:“撒切尔主义在北爱尔兰并不存在……它是凯恩斯主义仍然猖獗的地区之一 。 ”一位负责北爱地区工业事务的英国官员日后回忆 , 他的部门几无预算限制 , 反而是他本人辛辛苦苦要求花钱须来得合理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花钱的时候 , 英国政府也很小心地避免钱只投到新教徒一方 , 而是注意普惠 。 1989年 , 英国还制定了《公平就业法》 , 以增进天主教徒的就业 。
再次 , 英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重建本地警力和正常司法程序来应对叛乱 。 卡拉汉首相(1976-1979)任命伦敦金融城警察局局长亚瑟·杨爵士改革阿尔斯特皇家警队 , 让它成为一支维持社会秩序的中立力量 , 而非新教徒准军事组织的合伙人 。
最后 , 尽管英国政府一直在打击共和军 , 但是也一直没有放弃诱导共和军内部出现温和派、放弃军事斗争主张的希望 。 所以英国政府是在七十至九十年代安排了几次停火磋商 , 甚至允许共和军的政治手套——新芬党——在一定条件下照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