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糖!用这个阅读方法,读一本书抵别人十本( 二 )


比如说,我发现朵师傅最近迷上了冯骥才的《俗事奇人》,就会时不时问她,这篇《泥人张》讲得是什么呀?《认牙》你能给我总结一下吗?
她想了想,就憋出一句来:嗯……,《认牙》讲得是神医华大夫治牙的故事。
好吧,倒是没错儿,但是也太简单了,太糊弄事儿了吧。
药糖!用这个阅读方法,读一本书抵别人十本
文章插图

我只好挤牙膏式提问:“总结的挺好,神医治牙很准确。可是,华大夫到底怎么个神法呢,我还是不知道啊?”
朵:“嗯……,他可以看一眼就知道你哪颗牙坏了。”
“不错不错,你再想想,他还有什么独特的本事吗?”
朵:“对了,他还有个神奇的事儿,认牙不认人,看了病人的牙才能想起来这人是谁。
接下来,我们整理了一下:
《认牙》讲的是:神医华大夫治牙的故事。他是天津卫的治牙高手,可以看一眼就知道你哪颗牙坏了,而且下次一看你的牙就知道这病人是谁了,这个本事叫作认牙不认人。
药糖!用这个阅读方法,读一本书抵别人十本
文章插图

我们在和孩子做读后总结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也总结了,也没说错,但就是过于简单。
这时,我们就可以给他做加法,通过追问,让孩子把思路打开。
让他沿着自己那条线索,学会一步一步地去把自己的想法完善起来,丰富起来。相当于通过这个方法,教会孩子如何从一个点出发,完整全面地总结故事。
而有的时候呢,孩子也很容易混乱。
比如,还是这本书里的《四十八样》这篇,我们总结的时候,朵师傅倒是说了不少。
药糖!用这个阅读方法,读一本书抵别人十本
文章插图

她先说,这篇故事讲得是,天津有一种糖叫药糖,里面有药,又好吃又治病。
然后又说,“卖药糖的人想尽各种花活卖他的糖,但是有一个叫谕六的人,他不会唱也不会跳,就卖不出去,后来他想了办法……”
“哦对了,中间还有个刘二爷给他出主意……,结果点石成金,谕六练成了自己的绝活……”
她说了一堆,我听明白了,但是内容太多了,我得让她再干货一点。
我说:“这故事真有好玩,没想到过去的人这么会卖东西。我理一理,你听我说得对不对哈。”
“《四十八样》讲的是,天津卫卖药糖的小贩特别会招揽生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儿,其中最绝的就是谕六的四十八样。我觉得这些卖药糖的小贩称得上是民间艺人。“
“怎么样,你妈概括的很干货吧。”我得意地问朵师傅。
她不服气地说:“我还有更干货的!”
《四十八样儿》,天津人为了卖药糖敢于创新。
哇塞,非常好,“创新“,”敢于“,这两个点抓得太准了。
药糖!用这个阅读方法,读一本书抵别人十本
文章插图

有些故事头续众多,不容易概括,比如说《四十八样》。
这时候孩子头脑里会充满了各种细节,一下冒出来好多事儿来,那我们就帮他梳理一遍,浓缩一下,这也是引导孩子进行抽象思维的方法。
“但是,我还有个问题啊。”我又问朵师傅:“为什么是天津人,不是谕六呢,这个故事其实讲得是谕六创新卖糖啊?”
朵师傅说,我觉得就是天津人,因为故事里还描写了许多卖糖艺人,正是因为他们身怀各种绝技,使得谕六不得不想更绝的。还有刘二爷,他给谕六很多启发。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讲得是天津人,是很多人的创新。
阅读后和孩子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不但能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家长经常这么做,可以大大提升孩子思维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