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邹爽:古典乐与三里屯很般配( 二 )


中青报·中青网:除了用各种形式将古典乐作品引入国内 , 还有什么方式让古典乐走近中国观众呢?
邹爽:北京国际音乐节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中国概念 。 现在国潮很流行 , 而中国概念是音乐节从24年前就开始做的 , 以委约创作的方式 , 邀请音乐家创作属于中国的古典乐 。 我们不仅要把外面的好东西带进来 , 我们也要创作自己的好东西 , 与世界同步发展 。
中青报·中青网:对大部分人来说 , 古典乐的欣赏门槛是什么?
邹爽:古典乐的门槛在于它确实是一个历史的产物 , 承载了人类尤其是西方的历史和审美的演变 , 理解它需要一定知识储备 。 而对中国观众来说 , 可能它是外来的艺术 。 但我有一个观点——正因为此 , 中国观众谁也没有比谁更资深 , 无论你是资深乐评人还是音乐“小白” , 欣赏起步线是一样的 。 尤其对于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 可能不经意间就在网上接触到了古典乐 , 只不过自己可能没意识到 。
中青报·中青网:在世界范围 , 古典乐会趋于年轻化吗?
邹爽:西欧和美国是两个主要的古典乐市场 , 年轻的古典乐从业者 , 没有一个不在“破圈”的 , 年轻人不愿意在舒适区待着 。 其实就古典乐的发展而言 , 在中国没有历史包袱 , 反而更容易年轻化 。 我们的年轻艺术家可以和国外的同行站在同一个语境中 , 无缝对接 , 我们的观众也是这样的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