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王宗岳《太极拳论》通解!( 三 )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用力,指用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功夫”或“用力气”的意思。习练功夫必须依靠日积月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是练功的大忌。豁然贯通,含有“顿悟”的意思。乍一看,好像顿悟是偶然的,其实练功需要日积月累,要从基础做起,万丈高楼从地起,神明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当然必须承认的是练太极功夫的过程,远比练习外家功夫的时间长。正如《十三势行功歌》说“得来不觉费功夫。”同样的“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练太极拳的人就非加倍用功不可,而且还必须是能得其要领的。不得要领,也就只能“功成终浅”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在沈寿先生的《注》中,解释了“虚领顶劲”的三种理解。一是在杨澄甫(1883~1936)《太极拳说十要》第一要中把“领”字改为“灵”字,含义是头向上顶起时,要虚灵自然。他说:“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二是王宗岳原有文字的解释是“虚领”为“虚虚领起”的意思。比如顾留馨《太极拳术》说:“虚领顶劲意为头顶要轻轻向上顶着,便于中枢神经安静地提起精神来指挥动作。”三是沈先生的理解是:“领”的本义是以“衣领”借喻为人的颈项部位,全句的原意应该是“指颈部的肌筋要放松,头部要正直而自然地向上顶起”。如果从阐发《太极拳论》精义的角度说,以上三种注释虽然说法稍有不同,但主要意思应该是一致的,并没有矛盾的地方。《十三势行功歌》说:“满身轻利顶头悬”,也是指“虚领顶劲”说的。“气沉丹田”是指采用腹式呼吸,使气息不致于上浮,这必须有一个较长的锻炼过程才能真正做到。《太极拳说十要》中为什么要把“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放在一起呢?因为只有做到虚领顶劲才能使神气贯顶,才能心清、目明、气顺;只有做到气沉丹田,才能气向下走,才能气固、身稳、劲沉。所以,向上虚领顶劲,向下气沉丹田,两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统一,是初学者必须努力遵循的。它既关系到练拳者的仪表,还涉及到心情、眼法、气法等各个方面,所以这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身体不能歪斜摇摆,前俯后仰。劲路的虚实要忽而隐藏,忽而显现,做到变幻不定,使对方摸不准我的劲路变化,猜不透我的心思,找不出我的破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对手感到高深莫测。“不偏不倚”是以个人重心在底盘中所处的位置来衡量的,但不是绝对地始终把重心放在正中,否则就变成静功站桩了。所以,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又要注意不可要求过死,矫枉过正。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与人对手时,我左侧的肢体如果微微感觉到有重力来袭,就立即将左侧的这一部分肢体变虚;我右侧的肢体如果微微感觉到有重力来袭,也立即把右边的劲力隐去,使对方无法得到实在的支点而进攻。杳,是无影无踪的意思。我们知道,发放必须得着对方的实处(着力点),如得不着对方的实处,那就难以把力量发在对方的身上。所以凡对方企图得实,我方就相应地把对方与我相接部位变虚变柔,使人感到像把劲力落到棉花上一样而无法得力。这里主要依靠肢体触觉等感知的灵敏度,来作出迅速和精确的反应,使对方感到难以捉摸。例如:对方好像能按到我的实处了,但真正按来时,实处不早不迟地已经变虚,这种“实劲”已经消失了。李亦畬(she)(1832~1892)《五字诀》说:“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这既是来源于《太极拳论》,又增加了以腰为轴、化打合一、借力反攻的含义。本博认为在陈氏太极拳,特别是洪派陈氏太极拳中的“鸭蛋圈儿”要求松垮圆裆、以腰为轴、化打合一、借力反攻,就是体现了在划圈儿中“左避右趋”与“右避左趋”的要求了。当然,在趋避的具体方法上,各种拳术还是各有特点的。
- 法宝#鸿钧老祖3件顶级法宝排行:盘古幡第二,太极图第三,第一最强大
- 日程&图说 | 政协会议日程早知道(1月16日)
- 原位#图说 | 希腊帕特农神庙石雕碎片重回雅典卫城
- 丹田&太极推山掌,练成后以掌推物无不应手跌出
- 阐教@封神大战中,赤精子的法宝就能克制姚天君,为何还要去借太极图?
- 图说#新版《生死疲劳》线上发布会全程爆笑!莫言余华是来说相声的吧?
- 吕洞宾&流传千年的传说, 揭秘太极张三丰得道成仙之谜
- 太极图说&“大圣人”王阳明,其书法也是超一流水平,不在“二王”之下!
- 芮集社区$图说 | 人腾虎跃,火树银花,非遗“火老虎” 再现淮河畔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说二十四节气 展现大美安徽「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