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燕|面对面|吴佳燕、东君:在离小说较远的地方写小说( 二 )


?东:
你真是有心人 , 居然从我随意写的几个字里面找出它的典故 。 温州地处东南一隅 , 有“质”的一面 , 也有“文”的一面 。 民营经济活力代表“质”的一面 , 而文脉绵长则代表“文”的一面 。 一般人谈温州文脉 , 都是从太守谢灵运谈起的 , 有人谈我的小说居然也从宋朝的翁卷谈起 , 这让我很吃惊 。 翁卷是“永嘉四灵”之一 , 就出在我们这个镇上 。 我们镇上还有一位大名人南怀瑾 , 他做学问 , 虽然不像钱穆、徐梵澄那样严谨 , 但有些野闻或地方性知识讲得非常有意思 , 简直可以当小说素材 。 南老先生去世后我还参与编校过一本《南怀瑾故园书》 , 我觉得他是一个典型的温州人 , 他身上就有“文”的一面与“质”的一面 。
温州出了不少著名或非著名作家 。 从纵向来看 , 温州作家有一个实力不俗的梯队 。 已故作家中 , 郑振铎、琦君、唐湜、林斤澜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有定评 。 还有一些前辈作家 , 就是我说的“非著名作家” , 虽然名气不大 , 但实力在那儿 , 不容忽视 。 早在1921年 , 温州就有一个名叫李无隅的年轻人就开始新诗创作了 , 他是朱自清的学生 , 1929年他的诗集《梅花》经朱自清之手才得以出版 , 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其人其诗了;还有刘廷芳、刘廷蔚兄弟 , 出版过诗集《山雨》《山花》 , 在早期也有影响 , 现在也不大有人知道了 。 还有像夏承焘的学生陈适、陈适学生洪禹平、民国时期就已经出道的杨奔先生、研究《红楼梦》的林冠夫、现住新西兰的周素子、天才诗人高崎、文史大家许宗斌等都是影响过年轻一代人的前辈作家 。
从横向来看 , 温州目下有一群创作实力强劲的中青作家 。 一类是本地作家 , 一类是在外的温籍作家 。 本地作家如王手、马叙、船夫、池凌云等 , 都是很有创作实绩的 。 在外的温籍作家也是不在少数 。 如陈河、张翎已经广为人知 , 还有一些不大为人所熟知的 , 比如旅居海外的翻译家黄运特 , 获过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提名 , 我早年买过他翻译的庞德《诗章》 , 去年又买了他翻译的美国诗人迈克·帕尔玛的诗集《疯子与扫把》(北岛主编的一套诗歌丛书) 。 还有一些移居国内其他城市的作家 , 如钟求是、哲贵、吴玄 , 前两位是《江南》杂志主编与副主编 , 后面一位是《西湖》杂志主编 , 编辑之余 , 也写东西 。 尤其是钟求是 , 近几年劲头不减 , 我认为他的小说《等待呼吸》是当代长篇小说中不可多得的 。 移居杭州的 , 还有一位80后青年作家卢德坤 , 小说与书评都写得很棒 。 还有一些作家在北京 , 如昨非 , 近几年翻译了不少外国诗歌 , 也写了不少诗文;另如黄荭 , 是一位70后作家 , 仅仅比我大一岁 , 却翻译了好几十部外国(尤其是法国)文学作品 , 除了翻译 , 她还写一些评论性质的随笔 。 这里我还没谈到那些真正会写东西、但名气不大的“非著名作家与诗人” , 这些人构成了一种温州的文学现象与文学的温州现象 。
?吴:
哈 , 谈起温州的文脉你真是如数家珍 。 即便放在整个江南作家或者南方文学的拘囿之中 , 你的写作仍然具有鲜明的个人辨识度 。 总体来说就是中西杂糅 , 贯通古今 , 用现代手法处理传统文化 , 或者用旧式腔调去讲述现代经验 , 很有文化造诣 。 我认为你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对现代文学经验的本土化完成 , 落脚点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面 , 有强烈的“古意” , 甚至可以在“魏晋风度”那里找到认同感 。 你的小说一方面吸纳了大量现代文学的营养 , 另一方面用你自己的话说“要接续中国小说的气脉” , 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和建构中国人的经验故事 。 对于传统与现代 , 无论是作为题材还是写法 , 你是怎么看待和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