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江浙沪海归废物

父母|江浙沪海归废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 《摘金奇缘》剧照
*作者 | 竺晶莹
1947年 , 钱钟书出版《围城》 ,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涉猎广泛却无一专长 , 留洋归来后逐步变成了一个无用的好人 。 今日 , 也有那么群人自嘲为“海归废物” , 不过他们的迷茫与方鸿渐的又有些不同 。
我无意间在豆瓣刷到一个帖子:政治学海归 , 25岁 , 在沪待业 。 家中厂房一年租金可达千万左右 。 苦于是夕阳产业 , 不想接班 。 无不良嗜好 , 爱电影爱文学 。 他觉得自己跟三和大神并无区别 , 只是更有钱 。 期待上班 , 否则对行业的认知一片空白 , 投资都不知道投什么好 。
虽然他家的租金实在可观得过分 , 但其中不少关键词却让我感到熟悉 , 似乎身边不乏这样的人:生于浙江 , 定居上海 , 人文社科专业海归 , 制造业二代 , 正在步入青年危机 。
海归废物不一定真的废 , 只是他们不大符合主流的期待 。 首先 , 很多人毕业工作后还需要父母接济 , 无法自食其力;其次 , 他们迷失在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之中 , 既没有像身边同学那样进入高薪行业 , 也没有创业或投身于文艺;再来 , 当江浙一带的制造业逐渐没落之时 , 他们也放弃了接班的选项 。 在这一重或多重的因素下 , 大家自嘲为“海归废物” , 在海归和废物两个身份之间形成了微妙的落差感 。
联系上发帖的Allen(化名)之后 , 我们开启了一场江浙沪海归废物之间的对话 。
“废物”
Allen常常觉得 , 他就像《飘》里的阿什利 , 温良恭俭让 , 却毫无用处 。
用Allen的话说 , 自己念的是——比文学更没用的政治学 。 在纽约五年、香港一年 , 花费超过四百万 , 现在找个一万月薪的工作都困难 。 他开销也不大 , 不爱车不爱潮牌更别说黄赌毒了 , 连玩游戏都没氪过金 。 最大的爱好也就是买买书 , 他最近还去书店打工 , 200元一天 , 很够花 。
只不过 , 自嘲是海归废物的他 , 在父母眼中 , 却是另一副优秀的模样——学历好 , 人品佳 , 样子摆得出去 。 念着在职博士 , 爱看书却不nerdy , 情商高 , 待人随和 , 酒桌礼仪样样不差 , 很讨长辈喜欢 。
Allen的父亲找他交底:“你有这样的平台 , 要是不做出一番事业就是废物了 。 ”
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 Allen最近正在考公务员 , 国考、省考都报了名 。 人类学家项飙在《十三邀》里说过 , 除非企业做得特别大 , 必须让孩子接班 , 一般浙江尤其是温州的企业家父母对子女的职业首选其实是公务员 , 你问他为什么 , 就是安稳、体面 。
Allen的父母也这么想 。 但Allen并没打算能考上公务员 , 他笑说:“去考 , 就是一种交待了 。 ”
他从来不喜欢数学 , 对数字极其不敏感 , 因此Allen没有进入金融、科技行业 , 也没读相关专业 。 没想到 , 考公都避不开数学 , 于是当他刷数学题刷到崩溃之际 , 在豆瓣发了一篇名为“青年危机”的帖子 , 评论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他凡尔赛 , 有人说如果像他这条件自己就念哲学了 , 还有的劝他当学者 。
这就是豆瓣“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小组的日常 , 疫情这两年变得更热闹了 , 很多有过海外经历的人在这里吐槽自己的压力与迷茫 。 目之所及 , 最多的那种抱怨就是 , 职场太内卷 , 女性被催婚 , 回国的想着归海 , 没回国的又眼红国内的机会……满屏幕都写着三个字——不甘心 。
【父母|江浙沪海归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