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江浙沪海归废物( 四 )


局外人
20 years of schooling and they put you on the day-shift(20年来的教育最终让你堕入朝九晚五之中) , 鲍勃·迪伦曾写下这样的歌词 。 这位音乐人中的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仍然展现了他的思想性 , 批判日复一日的常规生活 。 可惜 , 没有人听他的 , 大多数人都掉入了朝九晚五的陷阱 。
我、Allen、豆瓣“海废”小组的人都自嘲"废物" , 世俗标准下的废物 , 而世俗唯一的标准就是——钱 。 毕业后没有进入高薪行业 , 即谓之废 。 一辈子不挣钱 , 也谓之废 。 但是 , 一个唯钱而论的世界 , 难道不正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吗?
没错 , 我所念的文学、新闻、国际关系全无用处 , 但正是这些学科给了人勇气去对抗荒诞 。 加缪告诉你 , 做一个认清荒诞的局外人 , 也并不可怕 。
认清荒诞是第一步 , 我们要过的并非一种最好的生活 , 而是最多的生活 / 图片来源:Google
我在今年花了三个月去写作 , 体验了拥有全部的闲暇是什么感觉 。 经历了一段创作期后 , 倒开始意兴阑珊 , 反而期待去上班 。 这时我才发现 , 敢于全职创作的 , 才是勇士 。 因为当你获得了全部的自由以后 , 你便十分倚赖自律 , 更加要承受的是——那种与主流社会脱轨的寂寞 。
那阵子 , 我常看杰夫·戴尔(Geoff Dyer)的散文 , 他从牛津的文学系毕业后就没正经上过一天班 , 从第一步就拒绝踏入中产阶级的生活 。 我本以为他这样的日子很逍遥 , 却发现经年累月的逍遥根本需要无限的勇气 。 对于杰夫.戴尔来说 , 他不像普鲁斯特、托马斯·曼这类可以靠家产写作的作家 , 他是需要解决生计的 。 他的年代 , 纸媒发达 , 专栏稿费就够他过日子了 。 其次 , 他需要消解的是孤独以及未成名时别人觉得你无所事事的目光 。
尽管杰夫·戴尔不可能去过另一种生活 , 他也不免在罗马的废墟里变成废墟:“在某种程度上 , 我知道我一直在拿自己开玩笑:早年的抱负与学业训练早已被懒散与失望消耗殆尽;我没有目标与方向 , 比起二十岁甚至三十岁的时候 , 我更加不知道自己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本人马上就要变成废墟 , 对我来说 , 其实也不错 。 ”
杰夫·戴尔大半辈子都过着闲暇的生活 , 其实也需要勇气 / 图片来源:Google
虽然很多人都在抱怨上班 , 但多数人过的上班生活 , 反倒让他们一直享有安全感 。 而创业意味着风险 , 创作则需要才华 , 没有多少人能做得来 。
我不知道李安在那些寂寂的日子里会不会偶尔产生有如杰夫·戴尔这样的叹息 。 十年一觉电影梦 , 尽管妻子全力支持他创作 , 但成名前总也会忍受旁人的冷言冷语 。 寄情于做一个家庭煮夫 , 接受妻子的资助 , 李安倒也很勇敢 。
钱 , 总不该成为创作的羁绊 。 我不像张爱玲 , 执着于还了母亲的钱 。 对于接受父母的资助 , 我已经很坦然 。 因为我自有一套逻辑 。 当年看《纸牌屋》 , 我只记住了一句台词 , 凯文·史派西转头直视镜头说 , 这个世界上分为两种痛苦 , 一种全无用处 , 一种让你进步 。
我想 , 生活质量是不能下降的 , 也没有必要 。 何必去体验物质的匮乏呢?那种痛苦对人毫无裨益 。
真正的痛苦应该源于创作的痛苦 , 你回望文学的长河 , 尽是一座座高峰——李商隐的诗最迷离 , 后人惋惜“诗家总爱西昆好 , 独恨无人作郑笺”;李煜的词既白且痛 , 王国维作评“粗服乱头 , 不掩国色”;红楼一梦惊天下 , 曹雪芹于小说上大概已经写尽;难得张爱玲仍能在红楼一脉上融合现代意识流 , 古典又洋气 , 开辟她的天地;论杂文 , 再没人能有鲁迅的犀利;论散文 , 木心的灵动 , 董桥的精雅也一一在旧时月色中退场……每当你落笔 , 如果你有任何创作上的野心 , 你要面临的就是 , 挑战他们的痛苦 。 因此 , 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