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出身名门却仕途坎坷,一生存诗仅有6首,却有两首入选小学课本!( 二 )


为了让王之涣收心,父母为他寻了一门亲事,用婚姻将他拴在家里,于是,王之涣这才回心转意,一心向学。寒窗苦读十,终于脱胎换骨。“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唐才子传》)。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终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相当于县令的大秘吧),从而步入仕途。此时的王之涣,忆年届而立,可谓是大器晚成。
3/仕途坎坷

坎坷!出身名门却仕途坎坷,一生存诗仅有6首,却有两首入选小学课本!
文章插图

年届而立才好不容易谋到的一份差事,王之涣在衡水主簿任上做得应该是尽职尽责的,这一点,从县令李涤于与开元十年(722年)招王之涣为婿就可以看出,他将这位上司是服侍到家了。
王之涣在婚时,年已35岁,新婚妻子李氏为李县令的第三女,年18岁。当时,王之涣在老家有妻,还有一子,李县令之所以还要将自己年轻的女儿嫁给自己的老部下,看中的,不仅仅是王之涣的勤勉为人,更能打动他的,当是王之焕的文采与胸怀。
但是,官场不同于江湖,王之涣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击剑而歌的。即使是收敛了心性,王之涣在官场上混得并不如意,从出仕衡水到挂冠页去,十余年的光阴都浪费在主薄一职上。王之涣婚后的第四年(开元十四年),王之涣因遭人诬陷诽谤,遂辞官去职。此时的李涤是否尚为衡水县令,已不得而知。心有不平的王涣之只能拂衣去官,携李氏还乡。这次事件,对王之涣的打击非常大,心灰意冷,绝意仕途,赋闲在家凡一十五年。
开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涣又流寓蓟门(即蓟丘)。期间,李氏一直陪伴左右,安贫乐素,给了他不少慰藉。直到天宝元年(742年),由于密友懿交的劝说,年已55岁的王之涣再入宦场,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县尉是唐代县级政府中的重要官员。对于其职掌,《唐六典·三府都护州县官吏》记载:“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唐代县级政府行政机构中,县令是长官,负责统筹全县之政务;县丞是副长官,辅佐县令行政;主簿是勾检官,负责勾检文书,监督县政;而具体负责执行办事的就是县尉。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是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


坎坷!出身名门却仕途坎坷,一生存诗仅有6首,却有两首入选小学课本!
文章插图

王之涣在文安任职县尉的时间虽短,却在百姓口中留下了官风清白的好名声。作为负责一县治安的主官,王之涣是有着非常明晰的断案思路与方法的,比如,被当地人称颂的“王之涣智审黄狗”的故事,就见其过人之处。
那是王之涣上任不久审理的一个案子。一天,有位3民妇到县衙告状,称其小姑子在家被人杀害,请求大老爷为其做主申冤。原来,那位妇人名叫刘月娥,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她和小姑子相伴生活。据刘月娥诉称,昨晚她去邻家干活,小姑子一人在家缝补。当她干完活回来刚进门,就听见小姑喊救命,她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两人厮打起来,她抓了他几下,但一个妇道人家根本是那人的对手,歹人最终跑掉了。 当她进屋掌灯一看,小姑子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了。
由于事发突然,加之天黑,刘氏没能看清歹人模样。经过讯问得知,刘氏家中除了一只养了3年的大黄狗外,再无其他活物。王之涣心里一下子有了主意,便令人传出告示,县令第二天要在城隍庙审黄狗。
县令审狗,这可是个稀奇事,所以,当天附近的百姓都聚集到城隍庙。结果,妇女、老人及孩子都被请出去了,青壮年男子被关进庙里,王之涣命他们都面朝庙墙脱下上衣,结果,一下子就将杀人凶手给“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