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静@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三 )

张子静@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文章插图
祖母与外曾祖母这样的性格,这样的经历,对弟弟置之不理,遗嘱也不愿意留钱,反倒才符合她一贯作风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当是他们姐弟俩缺了共在屋檐下的生活经历,感情向来很浅。至少,张爱玲一直对他没有好感,甚至是厌恶的,晚年写《雷峰塔》直接把“弟弟”写死掉。他们姐弟俩相差一岁,幼年时张爱玲对他也很疼爱。稍微长大,这种感情很快被彻底冲淡了:父母离婚,各随一边,聚少离多,而且弟弟不懂事,时常跟着大人欺辱她;张爱玲是重男轻女旧家庭的受害者,对于弟弟也有排斥之心;更何况,其弟性格作派遗传了她的父亲,懦弱颓废,纨绔子弟,完全是张爱玲一生最深恶痛绝的男人类型。张子静@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文章插图
外曾祖李鸿章1944年,张爱玲24岁,曾写过一篇题为《童言无忌》的文字,讲述过姐弟的相处:“我比他大一岁.......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一次”,指明生活中很少交集。到了1938年初,张爱玲有能力靠学业、靠写作离家出走,姐弟二人更是不怎么见面了,形同陌生人一般。也因为争宠矛盾、弟弟顽劣等原因,张爱玲不但不太喜欢这个弟弟,甚至不免厌恶。还是那篇《童言无忌》,她直白地鄙夷,“我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我难得回家一次,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她是看不起这样的人的。而张子静似乎也没给过她温情,据说曾写信给二表哥,“控诉”张爱玲侮辱门楣云云。张子静@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文章插图
后来,她写小说短篇《茉莉香片》,对弟弟称得上中伤。通行说法,里面的主角聂传庆,就是其弟原型:一个懦弱阴沉、精神颓废、四体不勤、好吃懒做,甚至不免猥琐变态的窝囊废形象。而她晚年的最后三部小说,即《小团圆》、《雷峰塔》、《易经》这“自传三部曲”,近些年得以出版,我们会发现,里面内容大量也是影射弟弟,描述的同样不堪。他们姐弟俩的隔阂,竟然严重到此地步,委实是让人惊讶,就连当事人张子静,其实都是懵然不知的。他至死都很崇拜姐姐,却始终不知道姐姐如何看待自己的,更不明白姐姐为何如此疏远自己吧。张子静@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文章插图
老年张子静,在姐姐死后,讲述往事,只记得说,年少时去姐姐租房找她,十有八次见不到——尽管张爱玲是足不出户的。以至于到了最后,即1952年,在“浦东乡下教书”的他,“8月间好不容易回了一次市区”,去找姐姐,才发现她早已远走高飞,跟他也是连个招呼都没打。至此,万里之外生死暌隔:“我走下楼,忍不住哭了起来。街上来来往往都是穿人民装的人。我记起有一次她说这衣服太呆板,她是绝不穿的。或许因为这样,她走了,走到一个她追寻的远方,此生再没回来”。另外,有一个情况,是谈她们姐弟关系时得注意到的:张爱玲死前,遗留下的财产是不算菲薄,但细究起来也真不算多富裕。且她另有更好安排,不愿意让血汗钱给弟弟拿去挥霍。张子静@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文章插图
其母我们知道,张爱玲一介作家,孤身在外,只靠版税过活,有所余财,属于难得。从现有一些书信、传记材料——比如名作家、资深张迷含瑛那本名作《张爱玲传》所考证的,丈夫赖雅死后,张爱玲物质是渐有起色,但她依然跟“难民”一般节衣缩食。以至于近些好些报章,以“生活拮据”、“日子狼狈不堪”、“像狗一样工作”去形容她的晚年。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才女,李清照、林徽因及她,日子委实越老越苦涩。张爱玲病逝时,都传遗产颇可观,可这种可观,也仅是当时美国普通人家能过日子的可观而已。据张后来的遗嘱执行人宋以朗《宋家客厅》这本书披露,张爱玲过世时,经查点其银行所有户头共只有2.810771万美金,除去清理费、丧葬费、遗物运费用去1.168703万美金,实际只剩现金1万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