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也有用于射礼的 , 比如“司射适堂西 , 袒决遂”以及“众宾未拾取衣 , 皆袒决遂” , 学者彭林在《仪礼注译》中解释乡射礼中的“袒”时说:“袒 , 脱去左边衣袖 , 以免妨碍射箭” 。
至于“右袒”是用来表达惩罚之意 , 拿我们最为熟悉的廉颇“负荆请罪”来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 , 肉袒负荆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其实这里应该是袒露右边臂膀 。
本文图片
那么 , 国君的“肉袒”应该属于哪种呢?这还真说不准 , 因为如果按照之前“左袒”、“右袒”的定义来看 , 你把投降礼当成是国亡君死的丧礼的话 , 就应该是“左袒”;如果把投降礼当成是一种败亡戴罪时的惩罚 , 就应该是“右袒” 。
所以 , 我在很大程度上怀疑 , 《大秦赋》里之所以让东周君将上半身一股脑脱掉 , 极有可能也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难 , 既可以“左袒” , 又可以“右袒” , 那就所幸不如就左、右全脱了呗!
2、国君衔壁
可以看到 , 《大秦赋》中的东周君 , 不但脱光了上衣 , 嘴里也没空着 , 还衔了一枚玉璧 , 这又是何意?
本文图片
有一种说法是 , 这里君主口中含的玉璧 , 类似于古代葬礼中用的“饭含” , 并用刘文淇在《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中的解释:“敛用含璧意 , 示不生也” , 意思就是说 , 将玉璧含在嘴里 , 相当于你就是死人了 , 而作为受降者将其拿出了 , 则相当于又让给了你一条命 , 让你苟活了下来 。
《礼稽命征》:“天子饭以珠 , 唅以玉;诸侯饭以珠 , 唅以珠;卿大夫士饭以珠 , 唅以贝 。 ”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 , 因为如果按照丧礼中关于“饭含”的做法 , 不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卿大夫、士 , 他们的嘴里是并不含玉璧的 。 我们查看最早口衔玉璧投降的人——微子启 , 就会明白口含玉璧的真正意义 。
“周武王伐纣 , 克殷 。 微子乃持其祭器 , 造于军门 , 肉袒面缚 。 左牵羊 , 右把茅 , 膝行而前 , 以告 。 于是武王乃释微子 , 复其位如故 。 ”
本文图片
这里虽然没有提到“衔璧” , 但提到了微子“持其祭器” 。 另外 , 在《左传·僖公六年》中逢伯讲述微子之事时 , 却提到了“武王亲释其缚 , 受其璧” , 如果微子没有“衔璧” , 武王就不可能“受其璧” , 可见微子当时投降的时候 , 应该也是“口衔玉璧”的 。
所以 , 玉璧是用来祭天的神器 , 将其送给胜利者 , 就意味着自身国家天命的一种转移 。
3、国君面缚
可以看到 , 在“肉袒”以及“衔璧”这两个国君投降礼内容上 , 《大秦赋》做的还原比较用心 , 但在“面缚”上却与古之记载极为相左 , 因为“面缚”是要求投降者双手捆在身后 , 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剧中献剑的一幕 。
本文图片
实际上 , 关于什么是“面缚”?古人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 。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 ” , 就是说把双手捆缚于后 , 只能见到投降者的正面 。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 , 裴骃《史记集解》引应邵解释为:“系颈以组”:“组者 , 天子黻也 , 系颈者 , 言欲自杀也 。 ” , 意思是要用绳索捆着投降者的脖颈 。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准提道人&献出六魂幡,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大赞,长耳定光仙为何还加入佛教
- 真人不露相&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
- 牙璋@瑰宝出世记
- 好事近&古言文,《锦上娇》《君为聘》《好事近》《高嫁》《娇鸾令》爆红
- 六朝$这位“大昏君”的书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传900多年
- 银角大王$太上老君随身携带一物,金刚琢都套不走,为西游记最强法宝
- 家松|乐只君子 万寿无疆 季家松挥毫泼墨呈祥瑞
- 品格#古代的花中四君子,高尚品格人人都爱学,你最爱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