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⑦|艺术唤醒思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年( 二 )


沿着这样的线索 , 无论找艺术家还是策展 , 我们都希望能保持某种先锋性和实验性 。 我们馆藏很少 , 我们的优势或者说必须去做的就是探索和发现 。 无论美术馆的体量有多大 , 美术馆始终要保持一种“出走”的状态 , 工作人员也必须去做田野调查 , 不能面对二手资料编辑生产 。 选艺术家也是如此 。
我们有周密且提前的展览规划 , 但是展览体系并不是规划出来的 , 而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独特展览形成一种气息 , 安放都市人的焦虑和困顿 , 提供交流、分享、共建的空间 。 与其说体系 , 不如说是一处独特的精神场域 。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⑦|艺术唤醒思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年
文章图片

2021年“树 , 树”展 , 爱尔兰艺术家约翰·杰拉德(John Gerrard)的作品
澎湃新闻:始于2014年的“城市与建筑研究系列”是PSA的一个展览特色 , PSA也是国内最早将建筑和城市纳入展示和研究范畴的当代艺术机构 。 像让·努维尔、伦佐·皮亚诺、伊东丰雄等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的成就 , 再延续到在地建筑与文脉的关系 , 推出“市民都会”“觉醒的现代性”等与上海有关的建筑实践 , 这条建筑与城市线索是如何串联的?
龚彦:这些都是在向历史学习 。 学习西方社会在经历现代性后 , 面对大都市的转型、能源稀缺等困境后 , 如何向可持续城市发展 , 西方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早期中国留洋建筑师回国后的实践是否对今天的城市建设有所启示?我们邀请建筑师讲述他们对城市发展的见解 , 无论是个人的 , 宏观的 , 还是乌托邦式的 , 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案例 。 比如“ 让·努维尔:在我脑中 , 在我眼中……归属……”展览打破了建筑展的常规 , 用一部近八小时的朴素的电影加6个建筑师脑海中的建筑模型 , 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巴黎这座城市的爱和不甘心 。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⑦|艺术唤醒思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年
文章图片

2019年11月 , “让·努维尔:在我脑中 , 在我眼中……归属……”开幕式上 , 建筑师向公众导览 。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⑦|艺术唤醒思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年
文章图片

让·努维尔展览上的影片放映 。
对一座城市的爱 , 是建筑师特别需要具备的品质 。 建筑是难以被消除 , 一旦成型就会保留很多年 , 如果对这个地块、这座城市和居民没有爱和责任 , 留下的将是一堆无法移除的钢筋水泥垃圾 。 再比如尤纳(2015年 , 当代馆曾举办“ ”) , 他一辈子只实现了一座建筑 , 是一所小学 , 但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了“谁是建筑的主人”这一核心问题 , 他对城市的遐想 , 对建筑中空隙的思索 , 如抛物线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给出新的启示 。 还有, 他考虑的是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 他从一个非常细腻的角度去讨论建筑如何消失在自然环境中 , 但依旧保持建筑最基础的功能 。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⑦|艺术唤醒思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年
文章图片

2019年 , 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的个展“自由建筑”中的“森林幼儿园”模型
这些建筑展没有放在建筑学院里 , 而是在一个更综合性的美术馆中进行 , 就是希望有更多城市的使用者能够看到资本、造型、物质和功能背后的思考 , 希望建筑师们的实践能够激发出更多跨学科的交流 , 对推动城市更新起到点滴作用 。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⑦|艺术唤醒思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年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