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 七 )


现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胡适当初批驳蔡元培时 , 没有弄清的几个概念 。 什么是考证?考 , 就是找出材料 , 考出来源出处;证 , 就是用材料去证明结论 。 完成这个论证的过程就是考证 。 什么是索隐?索 , 就是找 , 找出来;隐 , 就是隐写的物事;索隐 , 就是找出隐写的物事 。 什么是附会?附会就是无视旨意和动机 , 从某一点上建立两种事物的联系 , 以一点而解释整个面 。 因为脱离了动机 , 忽视了旨意 , 便可以从不同的点 , 与不同的事物建立联系 , 得出不同的结果来 。 这便是蔡元培等读者 , 能从同一个人物或事物上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 。 现在有的读者仍然陷在一个坑里:脱离作品内容 , ‘考证’作品外说法 , 把索隐与考证当做党同伐异的派别划分 , 而忽略了考证与索隐的本质对解读作品的意义 。 任何语言 , 都会有比喻这种用法 。 借物咏志 , 取事说理 。 其表为‘物’与‘事’ , 其里为‘志’与‘理’ , 古人、今人都一直在用 。 比如现在着力打‘大老虎 , 小苍蝇’ , 你若只看表意 , 也许就只能在动物园里老虎拉屎的地方 , 才能看到大老虎和小苍蝇 。 但如果你领会寓意 , 自然会打开网页或取出报纸看新闻 , 哪些大、小贪官被双规了 。 事虽有异 , 理却相通 。 真正的考证 , 不是在作品外那些古人的阅读体会感受记载 。 真正的考证 , 是要读者考一考作品里诸多用语典故的出处 , 领会其意思 , 来求证作品传达的寓意 。 考察《石头记》作品里词语、典故的出处 , 这个过程就是索;领会作品里这么写的用意 , 其寓意 , 就是隐 。
所以 , 真正的考证 , 是围绕作品本身 , 索出其用语典故等的来源 , 领会其隐喻 。 求证这些写法的用意 , 以及作品创作的旨意 。 这种围绕作品本身的考证 , 才是正确的考证方法 , 而领会其寓意的过程 , 才是索隐的真正目的 。 考其源 , 索其隐 , 证其旨 。 本质上 , 真正的索隐和考证是同一个过程 , 不同侧重点的描述而已 。 索和考 , 都有寻找之意 , 二者在方法上本是一意 。 证 , 是证明这个方法的过程 。 隐 , 是隐寓 , 这个方法的目的 。 所以 , 真正的索隐就是在考证 。 而胡适及后来的追随者 , 把考证和索隐当成了他们党同伐异 , 划分派别 , 或笑他人猜谜以抬高自身的工具 。 因为你在索隐 , 所以你在猜谜 , 因为我在考证 , 所以我是学术 。 这便是他们的思维逻辑 。 胡适及后来追随者 , 因为没有弄清楚 , 考证、索隐、附会的本质 , 当后人不断从故纸堆里翻出材料和线索 , 发现胡适一派越来越多的悖论时 , 他们没辙了 。 因为他们至今陷在坑里 , 没有弄清考证的本质 , 索隐的方法 。 当雍正时期的成书证据出现时 , 他们根据胡适的《红楼梦》成书最早是在1754年 , 于是说:那个所谓的证据是假的 , 那时候《红楼梦》还没成书 。 当越来越多的线索被翻出 , 与他们所持有的观点产生越来越多的悖论时 , 他们无法解释 , 也没有任何进展 , 根本没有思考过根源 , 也不打算回头 , 就只能撒泼耍赖 。 材料、线索、证据、索隐、考证、附会这几个核心的概念 , 读者只要领会清楚 , 胡博士与蔡进士论战的本质和真相就出来了 。 也就能看清 , 人的潜意识思维是如何误导胡适的那些追随者的 。
(本文由至真斋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