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几页连环画背后的三国,唯一的机会被放弃,诸葛亮真是被吹出来的( 二 )
文章插图
这里先声明下,这套版本是胡若佛和刘锡永老先生合作创作的,两位老先生都是精益求精之辈,极具工匠的严谨精神,从内容到画作都要斟酌再三,合情合理才会开始动笔,这套《三国演义》丛书今天市场上已经价值不菲。个人相信,不仅仅是因为其画作的精美,相信还有其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因。虽然这套连环画基本是按照《三国演义》的小说的原型故事而创作的,但作者在很多细节和内容描述上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客观看法。个人觉得这二位在对诸葛亮的理解和认识上绝对属于是个明白人。虽然表达很隐晦,但细细品味的话,作者的深意你不难体味出来。这套连环画从黄巾之乱开始到三国归晋,把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发生的大事基本阐述的一清二楚,在这场天下纷争的恢弘博大的场面中,更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场场战斗把当年的军事层面、战略大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插图
说到三国,就离不开军事,说到军事,就离不开谈兵,在《三国演义》这套连环画里谈兵的四个层次,个个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来看看。1。战斗层次-----格斗,一般表现在大将之间,两军阵前两人大战XX回合,一般都是败方立即士气大减,胜方气势如虹、乘势掩杀,诸如许褚大战马超,太史慈大战孙策等等太多了,画面和故事都非常精彩。仅这样的场面在这套连环画中粗略估计应该有700--800页之多。2。战术层次-----计谋取胜,刘备的设伏大败黄巾军,诸葛亮的火烧博望坡,曹操的掘水灌冀州,陆逊的火烧连营等等无数这样精彩而且成功的战例,让人大饱眼福。3。战役/会战层次-----,一般都是通过战斗和战术组合而成,规模比较大,篇幅也比较多,一般都需要两本甚至更多的连环画才能表达完成,如《赤壁大战》、《官渡之战》等等......4。战略层次------,在连环画中战略层次反倒和战役层次不一样,其成败往往体现在战役和会战的结果中。概括性极强,有时几页连环画就能表达明白,但很多时候需要读者自己去体味。
文章插图
我们就来从这套连环画中从孔明拒绝魏延子午谷进兵之计,看其战略上的无知和短视。区区几页,就让我们明白五次北伐尽是徒劳。在整部三国大戏中,在战略上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曹操得陇不望蜀是失败,孙权不早对益州下手是失败,关羽孤军北伐也是失败等等,对后来的历史发展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可以说,这些对于三国格局影响都还算不上是最大的战略失败。个人认为,最大的战略失败还是诸葛亮不用魏延经子午谷奇兵北伐。因为这是唯一能改变蜀国最后命运的一次机会。熟悉古代战争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古代因为生产力和后勤保障力的原因,一次出兵一般应该都是半年为极限,而我们看看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从准备时间开始算起,连环画从《天水关》到《斩马谡》就用了14个月,这是一个足以让一支强大的军队师老兵疲的时间。而魏延的计策是十天直接打到长安。
文章插图
有关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咱们来看看连环画中他说的,也就是下边三页连环画画的:完全属于深思熟虑,果敢精辟,无论是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来看,都是蜀国的一个难得的一击而中的机会。*图中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 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当然这是三国演义原话,连环画没法这么多篇幅,只能精简。
- 国王&文殊菩萨下凡差点被凡人淹死,他为何不敢反抗?灵山有一个规定
- 心宜平&大寒之后要做好“转轨养生”
- 研究&“开明”文学文化流派研究
- 务工者&缙云画家为了留缙过年建设者,把画室“搬”到了施工现场
- 林黛玉&解读红楼:刘姥姥的真实面目,让人细思极恐
- 西游记中&通天教主被鸿钧老祖紧闭后,千年后又变成了谁?比玉皇大帝还厉害
- 梦境&随笔 | 方寸之间
- 国剧&《开端》:国剧的一种新开端
- 王夫人&王熙凤为何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她说的一句俏皮话,透露了答案
- 成婚&黛玉去世之后,贾宝玉为何没有立即出家,而是和宝钗成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