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孩子阅读最常出现两个困惑:一个是选什么书来读,一个是怎么读。选什么书来读是一个信息的筛选问题,如果这本书孩子不喜欢,可以再换一本。而相对来说,怎么读则更棘手,很难找到标准的、可以手把手教之的方法。
尽管我们都知道给孩子选书和读书要照顾到他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偏好,但是发生在每个家庭里的阅读过程仍然是充满私密性和个性化的。在父母口头交流的阅读经验中,往往是对自己作为阅读陪伴者的感受的描述,而难以再现阅读现场中父母因为潜意识里的某些观点而在细节上对孩子造成的实际影响。比如,当父母心里想着“今天读这本书是为了利用寒假学到一些知识”时,那他在跟孩子的对话中可能会强调是否记住了知识,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也就是说,父母对阅读本身的理解,是反映在“怎么读”这个具体操作上的。
今天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来自《爸爸的文学课》的作者王亮的自序,原题为“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小册子”。这本书里一共有40个短篇,是王亮给女儿讲文学时父女之间的对话,直接呈现了他陪女儿阅读的现场,也就是发生在一个家庭里的私密场景。这里没有参考书,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提前预设目标,只有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的随意,以及令孩子产生讨论欲望的“爸爸的故事”,甚至可以把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换成欢快的气氛。
文章插图
《爸爸的文学课》,王亮 著,乐府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版。
自序中表达的是王亮对亲子阅读的观点,正文中则是这种观点的体现。为了更全面地呈现这位爸爸的教育理念,我们也从正文中选择了一篇内容放在第二部分,它的标题为“细节赋予文章生命”。也许很多人没有想过,即使你的阅读理念是正确的,但给孩子阅读时的语气、速度和提问的方式也会影响交流的效果。
给女儿讲文学,
她的回答和提问却常令我陷入沉思
我女儿5岁时,我给她买了一套“世界文学大师绘本”,其中有一册是科塔萨尔的《熊的话》。我和她一起读这个故事,读完后,她迫不及待地跑到卫生间,凑近水管去听“管道熊”有没有动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每次洗手都会说“管道熊”又舔她了。起初,我怕误导她,在她问我“‘管道熊’是真的吗?”时有些吞吞吐吐,但很快,她的自问自答就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怎么可能有一头熊,只是水啦!”——但这并不妨碍她享受“管道熊”舔她的乐趣。因此,当过几天她又如此问我的时候,我果断地告诉她“管道熊”是真的存在的,当它感冒时,我们家的管道就会堵住(当时,我家的下水道的确有些堵塞)。然后是只有我们两个才懂的,快乐的欢笑。
文章插图
《熊的话》,[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著,[西班牙]埃米利奥·乌韦鲁阿加 绘,范晔 译,99读书人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4月版。
大概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有意识地与女儿一起进行共读活动。起初,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主要是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使她可以流畅、自如地听故事。作为一名“文学中年”,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技痒”而忍不住夹带一些私货,单纯的读就渐渐变成了边读边讲。后来,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尝试着将共读活动变成“幻想游戏”,让女儿去“还原”故事发生时的情景,想象自己扮演某个角色会如何一类。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孩子的参与感和体认感,进而增进她对某个故事、某篇文章的理解。
- 退休|给退休的领导送礼有必要吗?过来人告诉你3点建议,很实用
- 过节&6本校园甜宠文,强推《与之二三》男主给了女主所有的偏爱和例外
- 学习习惯$玉环这些学校给孩子们准备了“走心”的期末礼物
- 人面@三千年前的“方向盘”,专家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现在如何了
- 招聘|初春上班时,不用穿得太单调!低调不张扬的穿搭:给你优雅与时髦
- 校长@冰墩墩“本墩”!这是黑龙江送给北京冬奥会的礼物
- 图书馆#叶倾城: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 卢俊义$他能捉住史文恭,宋江不敢给他机会,卢俊义看穿不敢说!
- 相声|江苏一男子将钓的鱼送给环卫阿姨,阿姨的反应让男子倍感骄傲!
- 大观园$贾政最满意的儿媳妇,曹雪芹给她最高的赞誉,却不是黛玉和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