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第37届“楚才”特等奖正式揭晓,12人最后通关

楚才!第37届“楚才”特等奖正式揭晓,12人最后通关
文章插图
1月25日下午,楚才竞赛委员会公布了第37届(2021)楚才写作大会特等奖获奖名单。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定评、终评、终审,并进行社会公示和进校走访后,12篇作品通过最后的检验,从6.3万余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获奖选手中,包括小学生9人、初中生2人、高中生1人。
近日,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分别走访了12位特等奖获奖选手及其指导老师,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揭秘他们学习语文特别是作文的成功之道。本届特等奖作品很好地体现了楚才倡导的“我手写我心”和“真诚、思维、情趣、审美”的写作理念,或抒写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感悟,或跳出“小我”,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采访中,赵王睿璿同学主动向采访人员“披露”,自己曾参加过“楚才小采访人员”培训,养成了关心社会、观察生活的习惯,这次获奖作品的题材,就来自前段时间一次坐地铁的经历。
特等奖作品到底是如何“锻造”出来的?
一起来听听选手们
和他们的指导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2021年·
特等奖名单
楚才!第37届“楚才”特等奖正式揭晓,12人最后通关
文章插图
《淘气鬼与乖孩子》
钱莞恩
硚口区星火小学
三年级
指导老师:余旭
“小精怪写作文很轻松,
因为她热爱生活善于观察”
喜欢看书、听故事,还喜欢做摘抄、写日记,尤其喜欢收集生活中发生的趣事,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写进自己的作文里……小学三年级的钱莞恩是个“小精怪”,脑子里时常会冒出很多奇怪的问题和想法,比如:作业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每个孩子都要写作业?天有多高,云为什么会飘在空中?每一次,父母都会满足她的好奇心,陪她一起找答案。这次参加楚才写作大会,看到题目《淘气鬼和乖孩子》时,她一下想到小时候,她最喜欢听外婆和妈妈讲她们小时候的趣事,她们不用关在家里,可以走街串巷,可以和邻居小伙伴们扮家家酒,可以爬树和摘冰柱,可以在家里养很多小动物,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好吃的蒸糕和绞糖,真是太有意思啦,她们的童年多么的开心和无忧无虑呀!每次听到这些,她都幻想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童年。于是,她写下了这篇作文。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也是大家公认的心灵手巧的“小才女”。在学校特色活动展示中,同学们都自制“虎年迎新”——小老虎头饰,她做的头饰特别漂亮,引来众人围观。表演节目时,她带着自制头饰,边唱边跳,格外出彩。“她写作文很轻松,因为她热爱生活,善观察爱思考。”语文老师余旭说,班上有些孩子很怕写作文,之所以觉得难,就是因为缺少观察,因此,余旭经常鼓励学生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作文就是要说自己的心里话,写具体事实,写真实感受。此外,班里还开展了“好书大家淘”活动,让好书在班级中“漂”起来,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们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阅读自信,读书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写作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出来。(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向洁 通讯员杨轶敏)
楚才!第37届“楚才”特等奖正式揭晓,12人最后通关
文章插图
《淘气鬼与乖孩子》
何悦宁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四年级
指导老师:韩尤丽
“那些好玩的班级趣事
是我写作的灵感源泉”
“楚才竞赛特等奖作品公示时,我发现这不是何悦宁记录在班级‘漂流日志’上的内容吗?那些好玩的班级趣事我们都一起参与了,读着读着眼前就跟放电影一样。”光谷第一小学四年级教师韩尤丽聊起何悦宁的获奖作文,忍不住笑出声,她对采访人员说文中记录的场景熟悉又亲切。何悦宁说,自己对于写作葆有浓厚的兴趣,班级的“漂流日志”功不可没,同学们会将每一天学校里的趣事记录在上面,每次轮到她,她都会尽可能还原场景。“在看到楚才杯的作文选题时,无数画面浮现在我脑海里,啃得残缺的手指甲、偷看微信公账号里的文章、找同学顶罪后心里不安又去找老师承认错误痛哭流涕,还有戏曲社团、班级阅读分享的种种被表扬时的高光时刻,触发了我想要表达的欲望,所以写起来一气呵成,十分流畅。”何悦宁说,班级“漂流日志”为她这篇作文积累了很多新鲜有趣的素材,“我们班上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就是我的灵感源泉。”指导老师韩尤丽说,班级里通过“漂流日志”、读书分享、作文互评等形式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何悦宁从来都是最积极的那个,“写作文对她来说是十分享受的事情。”韩老师说,何悦宁比同龄的孩子阅读的书籍要更有深度,比如喜欢看《红楼梦》,书法练习也是楷体版的《红楼梦》原著。何悦宁的家长说,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晚上去家附近的物外书店闲读,周末泡“省图”、外地旅游也一定要找寻当地的特色书店……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扩展了何悦宁的视野,积累应对挫折的经验,也让她养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老师介绍,何悦宁还非常热衷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她参加过学校的红领巾舞蹈社团、黄梅戏社团,迎新活动讲解员,校园小导游……“学校里丰富的文化社团活动也为我的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是我灵感的源头活水。”何悦宁说。(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