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宁调元自幼学习屈原的诗作 , 以屈原精神砥励志节 , 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之中通过化用、比拟、模仿、引注等方式 , 传承屈原精神 , 并将其与反清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 , 志在将屈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发扬光大 。
文章图片
宁调元(1883-1913)
宁调元(1883-1913) , 字光甲 , 号仙霞、大一 , 又号太一 , 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 ,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宣传家 , 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 他一生酷爱屈原的诗作 , 更崇敬屈原的人品和精神 , 因而其诗文创作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深受屈原的影响 , 具有忧国忧民 , 寓意深刻 , 想象丰富 , 充满革命激情等特点 , 从而赢得战友们“诵君诗句当离骚”的赞誉 , 成为“南社的光荣和旗帜” 。
对于宁调元的诗文创作 , 学界已有较多的介绍和研究 , 但对于宁调元的诗文创作与屈原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则迄无涉及 。 有鉴于此 , 笔者不揣浅陋 , 特就这一课题略作论述 , 以抛砖引玉 , 并就教于方家 。
一、屈原精神对宁调元一生的影响
1883年8月22日(清光绪癸未年七月二十日),宁调元诞生于湖南醴陵县之南的东富乡芷泉潘家塘(今湖南省醴陵市东富镇芷泉村潘家塘组)一个耕读之家 。 作为国学生的宁父宁卫均 , 对宁调元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 , 亲自为宁调元开蒙 , 每天教宁调元读书写字 , 并亲自口授《离骚》 , 并逐日精心教导、严格约束 , 即便是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一 , 也“必唤至书房温书数小时”。
《离骚》是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 该诗自叙了诗人的身世、品德、理想 , 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 , 抒发了诗人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 , 表达了诗人为坚持“美政”理想 , 抨击黑暗现实 , 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 全诗感情炽烈 , 词采瑰丽 , 想象丰富 , 比喻多样 , 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 , 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 , 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
小小年纪的宁调元 , 聪明伶俐 , 过目成诵 , 在父亲的教导之下 , 对于《离骚》初时“辄了解大义” , 且“旦暮寻玩 , 借用通人情世变之原 , 证今古文字之异”, 后来竟逐渐与《离骚》结下了不解之缘 , 成为其“平生所酷嗜” , 常常“焚香读楚辞” , 足见其对屈原诗作的喜爱之深 。
通过研读《离骚》等屈原诗作 , 青少年时代的宁调元对屈原的人品和诗品逐步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和赞美感 , 即在诗中曰:“君不见 , 当年击楫祖士雅 , 闻鸡早具匡时志 。 又不见 , 三闾大夫屈正则 , 独醒不与众同醉 。 ”表示要以从小就胸怀大志的东晋名将祖逖和不随俗浮沉的屈原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
1903年9月 , 肄业于渌江书院的宁调元又考入长沙明德学堂师范速成班 , 受黄兴、周震鳞、张继、胡元倓等教习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 , 并加入以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 , 立志反清 , 决心创作鼓吹革命之诗歌 。 他在赠好友傅尃的诗中写道:
我有一言君莫嗤 , 宜秘勿令余子知 。 诗坛请自今日始 , 大建革命军之旗 。
1905年7月 , 宁调元被派往日本留学 , 期间参加以三民主义为宗旨的同盟会 。 次年7月 , 宁调元前往上海 , 与陈家鼎、傅尃等创办的反清革命杂志 , 并命名为《洞庭波》 , 其“洞庭波”三字即源于屈原《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诗句 , 寓意弘扬救国救民的屈原精神 , 掀起革命波涛 , 推翻满清政府 。
- |唱八岔、玩彩船、写剧本……安康这位非遗传承人多才多艺
- 传承者|听,梯田上的“交响乐”(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 声部|在云南红河县洛么村,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代代传承听,梯田上的“交响乐”(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 |“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双奥”,传承非遗文化授艺不藏私
- 非遗#传承非遗经典 守护城市记忆 我最喜爱的非遗项目评选
- 万疆!师生同台奏国乐 传承经典迎新春—— 申光伟师生新年音乐会圆满举办
- 王仁杰@“芳华”复排越剧《唐琬》上演优秀剧目有序传承
- 西塘古镇@“90后”姑娘传承风雅,助力汉服文化“出圈”
- 授艺#“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双奥”,传承非遗文化授艺不藏私
- 艺术|“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双奥”,传承非遗文化授艺不藏私